蔣君深刻诠釋了什麼叫拿着雞毛當令箭。
有了趙德元的一句話,她每天跑步也不往村外跑了,哪裡人多往哪裡去。
她不光往人多的地方湊熱鬧,碰見人都會聊上兩句。
“哎呦,大娘在這坐着呢……這不是村裡的窯廠關了,咱們的貨賣不出去,我這看着庫房裡堆的貨憂心啊!”
“……大爺在這曬太陽呢,哎呦你這身子骨可真硬朗啊……我沒什麼事,就是操心窯廠的事,前兩天老支書和我商量一下,看看怎麼把這些貨賣出去。”
“大娘剛吃完飯啊,您今年得有八十了吧……啊?已經九十了,真是高壽……害,我沒忙什麼,還是窯廠這邊的事,看看有什麼方法把咱們的貨賣出去。”
……
蔣君天天早出晚歸,在村裡晃來晃去,碰到人就打招呼,裝作不經意的引出自己“受老支書委托,在為窯廠想辦法”的事。
看着她忙來忙去的樣子,錢翠娥心裡都犯嘀咕,偷摸的和何白露念叨,“你說你嫂子能把咱們村的盤子賣出去嗎?她現在張羅的整個村都知道了,要是到時候賣不出去可怎麼辦!”
窯廠東西賣不出去要關門,老支書都沒辦法,她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媳婦有什麼法子。
錢翠娥覺得不靠譜,但是何白露卻覺得蔣君不是一般人。
她給豎着耳朵偷聽的何英英紮好兩個沖天辮,哄着她去和小石頭玩,她才回過頭對錢翠娥說道,“媽你以後說話注意點,這小丫頭聰明着呢。”
她看着兩個孩子走遠了,才繼續說道,“我倒覺得嫂子肯定有方法,你看她之前什麼時候攬過事,這次替窯廠出頭,肯定是心裡有了一個大概了。”
錢翠娥張張嘴,想說蔣君這次出頭是為了競選婦女主任,又怕說了她沒選上丢人,咽了回去。
她歎口氣,無奈的讓步了,“反正家裡也沒什麼事,随她去折騰吧。”
蔣君在村裡逛了一個星期,确保村裡人都知道她要去城裡替窯廠找銷路了,她才開始動身。
她也不是自己一個人去的。
“成成,人都集合好了嗎?”蔣君領着何英英,問一旁的何家成。
何家成醒過來以後,還記得自己在瀕死時刻,蔣君朝自己遊過來的畫面,窒息無助的時刻,是蔣君給了她生存的希望。
蔣君就是他的救命恩人!
别看何家成年紀小,他能成為村裡的孩子王,最講義氣,蔣君救了他的命,他就應該聽蔣君的。
“都集合好了,在村口等着呢。”何家成點點頭,小臉一臉莊重。
蔣君讓他把他的小弟集合起來,今天帶着他們進城,何家成當然要把蔣君交代的事做好。
“都和家裡人說了嗎?”
“說了。”
蔣君這才放心下來,她一揮手招呼道,“走,嬸子帶你們進城玩去。”
何家成跟在她後面,很有眼力見的幫她牽着何英英。
而何英英也是個小叛徒,一看有大哥哥願意和她玩,二話不說的松開了蔣君的手,拉着何家成的手蹦蹦跳跳的往前走,頭上的兩個沖天辮也跟着一跳一跳的。
到了村口,蔣君遠遠的就看見有一夥半大的孩子坐在村口,她粗略的數了數,将近二十個人。
她也不嫌棄人多,沖着孩子們招呼道,“一會咱們進城,一定要看好了人,大家最好手拉着手,不要走散了。我就跟在你們身後,要是遇到危險,有人要拉你拽你,你們就大喊一聲。”
别覺得七十年代的人都淳樸老實,也有人販子在。好在白天人多的地方他們還不敢下手,但是謹慎起見,蔣君還是囑咐囑咐再囑咐。
“放心吧,何嬸子,我會看着他們的。”有幾個孩子站的人高馬大,比蔣君還高半個頭,拍着胸脯和她保證道。
“一定要确保所有人都在一起,不要單獨行動。”
蔣君又囑咐一遍,才帶着大部隊坐船往城裡去。
大河村的地勢特殊,想出村進城有兩條路,一個就是走山路,不要錢,但是繞遠,爬上爬下要走三十多裡路。
另一個則是走水路,上午一趟來回,下午一趟來回,單程二十分鐘就能到對岸,但是要花錢,一次一毛錢。
大多數人不趕時間都會選擇走山路,甯願磨得一腳水泡也要剩下兩毛錢,船家一趟最多拉三四個人,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一大夥人,着實吓了一跳,“這……這是都要上船嗎?”
“對,都去,大叔你算算要多少錢。”
“一、二、三……十八……”算上蔣君和何英英,一共十八個人,船家看看滿船都是半大孩子,也不好意思都按成人的價格算,他想了想,“我都按半價給你算,你就給我九毛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