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盛夏。
一場暴雨落在了城市的街頭巷尾,“滴滴嗒嗒”落在屋頂上,濺起一朵朵水花,雨勢驟然變猛,還伴随着強勁的狂風,天上的雨滴宛若水箭,密集的水箭破空射出,和空氣摩擦發出“唰唰、唰唰”的聲響。
行人腳步淩亂找地方躲雨。
麻雀倒是機靈,一早就躲在戲台下避雨。
戲台對面二樓休閑室,林北懷裡坐着一個小孩,小孩叫林聰,四歲了,林北家的。桌子上放了一堆照片,父子倆挑選照片裝相冊裡。
小孩撿起一張照片,目光落在一位背着孩子的母親身上。雖是一張黑白照片,卻能看出這位母親生活困窘,雙眼空洞望向鏡頭,背上的孩子渾身汗淋漓哭泣。
林北三去西南尋找特别的商品,第三次西南之行,他在西南遇到一對母女,給這對母女拍了一張照片。
他從西南回來,拿着從西南帶回來的膠卷到照相館,讓師傅把照片洗出來。
前兩天,他取回來照片,卻一直沒有時間整理照片。這場暴雨讓他閑了下來,就帶着他家小孩整理照片。
這張照片把林北的記憶拉回到82年的夏天。
那時他剛重生,成功阻止他媳婦餘好好去新疆摘棉花,一身幹勁拉架車到餘淮鎮的碼頭給人拉貨。
掙了一把毛票,他興高采烈回家。
他站在家門口,看到餘好好背着背簍,背簍裡裝了一個小孩。小孩不愛說話,總是安安靜靜看着你,小孩的媽媽眼神沒有神采,眼底深處裝了一潭死水,微風拂過,漾不起一絲漣漪。
他拿錢回家,總算讓餘好好高興一回。
他回到碼頭拉貨,好的時候,能從白天幹到第二天,差的時候,一連幾天接不到活。
他沒在餘淮鎮幹耗着,跑到偏僻貧窮的鄉下收土特産到餘淮鎮賣。
他這次回家,買了20隻小鴨子帶回家。
夫妻倆從嘴裡扣糧食養孩子,把孩子養的瘦瘦小小,哪裡還有餘糧養家禽。
他沒有誇大其詞。他家家産,一個巴掌能數的過來,三口人,兩畝三分地,外加兩間外邊下大雨,屋裡下小雨的破土坯房。
他帶回來小鴨子,把餘好好驚喜壞了。
餘好好高興的是能養這麼多隻鴨子,說明她家家庭條件已經很不錯。
被驚喜沖昏的大腦迅速冷卻。她家什麼家庭條件,她能不清楚!她家根本沒條件養這麼多隻鴨子。瞅瞅被她養的瘦巴巴的小孩,餘好好真怕把小鴨子也養的瘦巴巴的,更怕小鴨子從她家小孩嘴裡搶奪食物,她家小孩豈不是瘦的沒人樣了。
他交出他掙的錢,餘好好才稍稍有了點底氣。
餘好好養這批小鴨子,小鴨子存活率相當高。生父不認她,生母把她當做簽了賣身契的丫鬟使喚她,兩個親姐姐背地裡瞧不起她,明面上對她親親熱熱,因為這樣可以把她當做長工使喚,養母收養她,把她當做童養媳,養母的兒子和林北的訂親對象好上了,養母幫兒子娶了林北的訂親對象,把她抵給林北。餘好好的自卑來自靈魂深處,養鴨子,讓餘好好找回了點自信。
在他的慫恿下,餘好好買了百隻鴨子養,做起了鹹鴨蛋的生意。
就在今年,餘好好辦了養鴨場。
把話題拉回到他身上。
他又擴展了業務,不僅給人拉貨,到鄉下收土特産,還開始給人粉牆,後來找到了機會,幹起了上輩子的老本行,給人建房子。
沒過多久,他組建了泥瓦匠隊,給泥瓦匠隊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陽縣永新鄉蓮花鎮稻花村建築工程隊。他離開了餘淮鎮,前往市裡接散活,風風火火給人建房子。
他在百貨大樓門口和他的第一個合夥人黃益民相識。他提供點子,黃益民提供貨,兩人賣端午節禮盒。
兩人嘗到甜頭,開始準備中秋禮盒,他認識了他的第二個合夥人桑超英。
從别處運來淮市緊缺的物資,将其包裝一番,打造成淮市第一中秋禮盒售賣。緊接着他們準備新年禮盒,黃益民在後方搞後勤,他和桑超英前往西南搞物資,運回淮市賣。
他們需要一個地方存放貨物,包裝産品,于是跑到淮市下面的一個鎮上辦了一個廠。
他還兼顧建築工程隊,給建築工程隊制定了一個長遠的目标。
今年他和桑、黃二人意外得到一條街,這條街就在火車站附近。
他們市火車站位置好,南北火車都在這裡補充物資,旅客也在這裡中轉和休整。
火車站客流量十分龐大,林北仨眼饞旅客,然而旅客不是在火車站站前廣場休整,就是跑到盛陽街路口逛商場,不來他們這條街。
為了吸引旅客到他們這裡,林北仨在這條街上開了購物商店。
如果賣高檔品、奢侈品,他們就算使出十八般武藝也拼不過正兒八經的商場。他們另辟蹊徑,打算在店裡賣全國各地的特産。
不過店裡暫時隻有西南特産。
購物商店開業那天,他們請了舞獅隊、京劇大師、雜技團表演,樓下的戲台專門為京劇大師搭建的。
還為旅客準備了休息場所,這間休閑室也是為旅客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