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剛開始聽自家閨女說起“紙”這個東西的時候,是一頭霧水的,根本不明白這有什麼用。
但是越聽下去,王舒就越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了。
尤其是聽到女兒說這東西可以書寫的時候,王舒就意識到這個東西可能關系甚大。
王舒雖然隻是一個後宅婦人,平時看着也隻是繡繡花打發些時間的,但是她的祖父是王翦,父親是王贲,她家是一個标準的貴族。
衆所周知,先秦時候的貴族女子需要學的東西又多又雜,不比男子少。
所以這種家世培養出來的孩子怎麼可能真的一無所知呢,最起碼眼界這個東西是不缺的。
尤其是後來,王舒還做了秦王嬴政的長子公子扶蘇的妻子。
作為默認的未來大秦王後,她接受的教育就更上一個檔次了。
所以,她當然明白一個輕巧方便的書寫載體有多麼的重要。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小魚兒說的是真的,那紙一定能引起六國,不對現在應該說是四國貴族的追捧、争奪。
為占有新奇的東西,也為自家學說的傳播,紙都會不會缺市場。
尤其是現在大家用的還都是竹簡,麻煩笨拙是有目共睹的。
而比較輕便的絲帛确造價極其昂貴,又不是一般人家能用的起的。
所以,隻要小魚兒拿出來的這個東西造價比絲帛低廉,她就能讓“紙”風靡四國。
一下子,王舒腦海裡出現了十幾種營銷方法,仿佛已經看到未來“鹹陽紙貴”“一紙難求”的美妙場面了。
真的是想想都興奮啊。
然後王舒立刻讓人拿來筆墨,她已經忍不住想試試這個紙的書寫效果了。
趙子瑜看着自家娘親這麼激動的樣子,特别困惑。
雖然她知道對于古代人來說,紙的确是個新奇的東西。
但阿母這樣還沒試驗過就一副相信自己的樣子,真的正常嗎?
正常家庭的母親會這樣相信一個三歲孩子的話嗎?
還是說自家阿母是那種特别信任孩子、從不打擊孩子自信心的家長呢?
真的有這種可能性嗎?
當然不可能,今天但凡對王舒說這話的是其他人,王舒都不帶信的,更别說是三歲孩童的話。
但是因為這個紙是自己女兒送過來的,她就已經信了一半了。
畢竟她的女兒剛出生的時候,就被巫醫斷言是個福澤深厚的,否則不會連老天爺都後悔想要收回去了。
而且除了自家閨女,君上哪裡這樣親近愛護過一個孩子呢。
而讓她相信的另一半理由就是,雖然她不清楚自家女兒這三個月具體在做什麼,但是她知道,自家女兒這三個月都在忙同一件事。
一個月忙三件事,和三個月忙一件事并且成功了還是不一樣的。
王舒認為,就憑小魚兒第一次做一件事這麼的專注執着,一下子就能堅持三個月的,這份毅力,已經超過很多成年人了。
所以她作為小魚兒的阿母,無論怎麼樣,都是要鼓勵支持女兒的。
所以王舒會信任趙子瑜還是母愛占了上風啊。
另外,為什麼王舒會認為自家女兒做的“紙”會比較低廉呢?
很簡單,王舒表示,自家閨女這三個月來,一直躲在前院搗鼓她的秘密。
除了剛開始的時候指揮着仆人砍了許多樹皮,折騰他們忙前忙後之外,就沒有其他的大動作了。
跟在小魚兒身邊的春蘭也沒有向自己反映女兒有什麼超規格的需求。
所以王舒大概猜測一下,紙的制作應該耗費不了太多,甚至可能材料就是些樹皮。
當然具體的還要等她先試過紙之後後,再仔細問問了。
沒等多久,筆和墨就拿來了。
王舒小心翼翼的把紙鋪開,提起筆就寫下了……
王舒動筆的手一頓,對啊,這一時之間她都不知道該寫什麼好了。
“阿娘阿娘,你怎麼不寫了呢?”
趙子瑜站在旁邊,就等着阿母落筆之後,看看紙的效果呢。
現在阿母不動了,是有什麼顧慮嗎?
況且,趙子瑜心裡還有一種收集曆史文物的小激動呢。
很明顯,不出意外,這就是第一張寫了字的紙。
衆所周知,什麼東西隻要沾了“第一”這兩個字,身價一定能翻好多。
所以她一定要收集起來,好好保護着,到時候給自己陪葬用。
說不定幾千年之後,這東西還能成為什麼鎮館之寶呢,想想都快樂。
嗯,是一種創造曆史的快樂啊。
王舒不知道自己三歲的女兒已經把她死後的陪葬品都想好了。
不過因為小魚兒的提醒,王舒知道要寫什麼了。
她鄭重的在紙上寫下了“趙子瑜”三個字。
剛做出來的紙還是粗糙的,字的邊緣還是有暈染開的痕迹。
不過,作為書寫材料,這個東西是合格的。
而且趙子瑜也說了,這第一批本來就是試驗品,後面摸索好之後肯定能制作出更好的。
王舒一臉驚喜,抱起女兒就親了幾口,“小魚兒,你不知道自己做出了什麼厲害的東西啊。”
趙子瑜沒管阿母後面對自己的誇獎,而是緊緊盯着紙上面寫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