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平衡師 > 第6章 第 6 章

第6章 第 6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聽到這話,經理那張如同戴着面具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覺察的松懈,“沒關系沒關系,你們也是為了工作嘛。”

就在這時,行動組長陡然抛出了一個與當前狀況毫不相幹的問題:“您是否追求過×××?”

×××,是本案中的女受害者。

這個問題中暗藏着陷阱,跳過了“您是否認識×××”這個初始問題,直接引導對方在“是”與“否”之間作選擇。如果對方未經深思便回答了“是”或“否”,都會暴露對方認識女受害者這一關鍵事實。

經理愣了一秒,斬釘截鐵道:“我不認識這個人。”

這個回答避開了第一個陷阱,卻掉進了第二個陷阱。

一般人在突然被問到一個自己不認識的人時,第一反應通常是反問“誰”,或是重複一遍該人的名字,以确認自己有沒有聽錯。

然而,他大腦中的自我審/查機制,使他下意識地想要回避女受害者的名字,既不願提及,也不願再次聽到。

所以他既沒有重複也沒有反問,而是立刻語氣堅決地予以否認,希望盡快結束這個令他感到危險的話題。

行動組長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又重複了一遍女受害者的名字,“她拒絕了你的追求,所以你憎恨她,對嗎?”

“抱歉,”經理盡力保持着平緩的語調,“我不明白您在說什麼。”

然而,他的故作鎮定,在這種時候反而出賣了他。

無辜者在突然受到莫名的指控時,正常的反應除了驚愕之外,還會有憤怒。盡管每個人表達憤怒的方式不同,有人平和有人暴躁,但本質上都會帶有一定程度的攻擊性,這是人類大腦中“戰鬥”機制被激活的表現。

而經理正在壓抑自己的攻擊性。因為他很清楚,若此時控制不住自己,很可能會暴露更為緻命的破綻。

小辦公室的門忽然被敲了兩下,一個穿着文秘制服的員工探進半個身子:“陳經理,李董那邊通知,今天的高層例會提前到九點半了,請您馬上去行政辦會議室。”

經理迅速收斂起眼中神色,“知道了。告訴李董,我稍微晚幾分鐘過去。”

這個幾秒鐘的小插曲,打斷了行動組長的心理攻勢。

心理博弈中,一方打開了突破口之後,必須馬上乘勝追擊,否則就會讓對方有機會重新建立起防線。

經理再次開口時,态度已然從容許多,之前那短暫的失态再次被掩蓋得滴水不漏:“我們說到哪裡了?——哦,您提到的那個人,可以說得更詳細一些嗎,我在員工當中問一問。”

他在試圖掌控主導權。

說出這番話的同時,經理的手指輕輕摩挲着西裝袖扣。這應該是他平日對下屬講話時一個習慣性的小動作。借助這個小動作,他可以緩解焦慮,鞏固自己的權威感與領地感——這裡是他的辦公室,是他的主場,沒有人可以在這裡戰勝他。

行動組長的目光落在那顆袖扣上片刻,又移回到經理臉上,“根據我們目前調查的情況,你曾經對女受害者進行過長期騷擾。”

事實上,女受害者的家人從未聽她說起過經理其人。隻有她的一個朋友提及,她有一次在不經意間苦惱地表示,男友的上司給她造成了困擾。但她并未透露任何細節,無法作為證言指證這名經理。

審訊中有一種方法,利用雙方信息不對等,使嫌疑人相信警方已經掌握了全部或部分犯罪事實,從而在壓力之下選擇坦白。通俗地說,就是“詐”對方。

如果是一分鐘前,這個問題也許可以讓對方亂了方寸。但現在卻遲了一步,對方已經調整了防禦策略。

經理攤開雙手,眉宇間帶着一種刻意為之的輕松,“我說了,我并不認識這個人。雖然不明白您到底為什麼堅持認為我和這個人有關聯,但我說的是實話。”

他又看了一次表,“對不起,我得去開會了。如果您還需要了解什麼情況,就跟我的助理談吧。”他一邊整理着領帶往外走,一邊吩不疾不徐咐助理,“幫我把行李箱拿到車上,開完會我就直接去機場了。”

行動組長暗自捏了捏指節。

對付精神能力犯罪者,最大的難題就在于缺乏直接證據,很難申請到拘捕令,無法限制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對方這一走,就有了充裕的時間思考對策,想要讓他再露出馬腳,隻怕是很難了。

行動組長的微型耳機裡,傳出了薛夜明平靜的聲音:“激怒他。用他情感失敗的經曆,讓他産生受挫感。在受到特定刺激的時候,他會失控。”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