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昂發來消息:
晚上留幾個小時出來
顧逸不解,回:
?
軒昂答道:恰飯。
“有哪些人?”顧逸問。
“我和阿偉。”軒昂回。
“好的。”
“我可以帶家屬嗎?”
“不可以。”
“那不去了。”
“那你們玩得開心。”
“那就不玩了呗。”
“那你詢問的意義是什麼?”顧逸拿“我可以帶家屬嗎”截圖質問道。
“沒意義了。我回去睡覺了。”
“如果你想帶,直接說就好了,為什麼要問?如果你問我的意見,為什麼說了你又不開心,我不理解。”
“本來我和我女朋友吃飯,叫了阿偉,他說想回去睡覺,晚上再說。又叫了你,你不想去,那我就說不去了呗。你能不能不要想那麼多?”最後一句話,他說得很溫柔。
“不可以,我一直以來就是這樣的人。”
顧逸作了一次嘗試,說出真實想法。結果是,很久沒有過的情緒波動再次出現。
情緒是串聯通路,降低對喜悅的感知,對悲哀、憤怒的感知也會減少。顧逸很慶幸,那種感知回來了。可是令他困惑的是,到底是他的感知力回來了,還是他恢複到“兒童狀态”了?
軒昂也很困惑。以前每次問顧逸,他都同意我帶上女朋友,也很樂意,他自己也說了“談戀愛還是看别人談甜一些”,為什麼這次拒絕地這麼爽利?
叫本科同學一起吃飯時,說帶上女朋友,他們也都很歡迎,為什麼顧逸卻隐隐表示不太認同?
但
“走了?”我無神地望着他。
他朝我揮了揮手,眼裡無神,沒有任何情緒。
我不明白,說一句“拜拜”怎麼那麼難。
今天他的條帶沒顯出來,我提了幾個重跑時需要注意的建議,他回道:“可以。”
我不明白,他為什麼這麼驕傲。
晚上,他躺在折疊床上,左手遮着眼,問:“下午那女孩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