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惑跟在父親身邊這些年來,知道大雲國南方深受水患困擾,嶺河一帶多次發生洪水,導緻大量城鎮被沖毀,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兩年前,嶺河被暴雨侵襲,多次決口,導緻中下遊十幾個城鎮遭受到毀滅性的沖擊,死亡上萬人,大量農田被淹沒,财産損失不計其數。
朝廷派官員前去赈災撥款,誰知公款被層層扣壓,到百姓手裡時,已經所剩無幾。
百姓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經常發-生-暴-動,幾次都是朝廷派兵鎮壓,才沒造成嚴重的後果。
而面對嶺河水患,古往今來的法子用了個遍,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員都為之苦惱,始終沒有良方。
他的父親蘇喚之每每提及,都是一臉的愁容。
他見到南宮慕予所寫的治理水患之法,沒翻開就已經忍不住輕笑,滿朝文武都毫無辦法,他能有什麼良方。
待他鋪開宣紙,仔細閱讀後,笑容逐漸消失,轉而皺着眉,品讀、思考、驚歎……
文章前幾章主要概括了嶺南水患行程的原因,分析的字字入理,前因後果羅列清晰。
後幾章主要總結治理措施,一、中遊治沙。通過植樹種草、修建梯田、修擋土壩……來治理水土流失。
二、上遊修建水庫。有效控制洪水,減輕下遊地區洪水災害,同時水庫可以儲存水資源,用于調節河流流量,确保下遊地區的用水需求。
三、開挖河道加固堤壩。有助于控制河流流向,提高河流的通航能力。
四、減少放牧牲畜的數量。
……
蘇惑看到這裡已經是震驚的不能自已,若是這些方法同時進行,困擾大雲多年的水患,是不是就可以被徹底治理了?
蘇惑越往下看越是震驚,就連水患後的治理都被南宮慕予一一細數羅列。
最讓蘇惑震驚的是“以工代赈”四個大字,以往赈災撥款都是通過層層官員,然後派發到百姓手中,然中飽私囊者十之有九,百姓苦不堪言。
而以工代赈,讓災民通過勞動獲得報酬,以務工代替赈濟,一來可以把錢直接給到災民手中,流離失所的百姓有了收入,就不會暴動。
讓災民種樹、固堤,又可以有效的治理水患,簡直一舉多得。
蘇惑讀到此處,不僅感歎,神文!神文也!
也顧不得夜深露重,高舉着文章就向着方慕予的寝殿沖了過去。
遠遠瞧見南宮慕予的寝殿還亮着燈,蘇惑顧不得那麼多,直到被殿外的小厮攔下,才意識到自己的模樣有多失态。
“麻煩通報一聲,蘇惑求見!”
不過片刻,小厮帶領着蘇惑緩緩走入殿内,隻見方慕予身單薄的肩膀上,挂着一件灰白大氅,端坐在書桌前,頗有一種君子自端方的韻味。
南宮慕予顯然是特意在等他,在家國大義面前,他們的私人恩怨顯得微不足道,蘇惑明白了這一點,走了過去。
宣紙鋪開在書桌之上,蘇惑指着上面的不解之處,“水土流失指的是何意?”
他承認這篇文章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裡面很多句子、詞語,他讀了多遍也不解其意。
方慕予沉思般的撓了撓額頭,他要怎麼和蘇惑解釋?
嶺河一帶的水患,與現代黃河中下遊的水患問題相差無幾,憑借着九年義務教育,方慕予洋洋灑灑的用了大半天時間,寫出了一篇議論文‘論水患治理之法’。
一些現代獨有的詞彙,他要怎麼和蘇惑解釋?
“其實很好理解,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影響,雨水不能就地消納、順勢而下、沖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時流失的現象……”
“就好比嶺河一帶經常……”
燭燈之下,方慕予手指嶺河一帶的地形圖,一邊為蘇惑詳解治理之方,說到共情之處,二人竟然有一種相見恨晚的錯覺。
燭火搖曳,方慕予的側臉陰暗于昏黃之中,皮膚如同精緻到毫無瑕疵的瓷器,纖長的睫毛在眼眶下打出兩個小小的陰影。
他美的像一隻不食人間煙火的妖精,蘇惑不經意間看向他,心底有感而發。
蘇惑一連幾日都往他這裡跑,除了吃飯睡覺,幾乎都在抓着方慕予問題,方慕予也不辭餘力的為他解答,蘇惑終于是把那篇文章理解個通透。
他既然已經理解其意,方慕予很快也要實行他的下一步計劃了。
“你是想要我将這篇文章重新整理,然後呈給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