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神叨叨的。”孫氏嘴上念叨着,擡頭看了看天,“你爹快回轉了,我去做朝食,你坐着歇腳吧。"出嫁女兒回來就是客,孫氏也不使喚她,徑自往竈房走去。
“我給你打下手,今兒個朝食吃啥?”她站起身随口問着。
“還能吃啥,吃雜面青菜湯呗。”看到女兒的架勢,估計是要留下來用朝食的,孫氏在心裡盤算着要多加幾勺面。進了竈房,看到小兒子在竈房裡忙活着,“幹啥呢?”
“四姐回來說要喝熱水,我剛燒好呢!”李老幺笑着回應。
“瞎矯情!”孫氏瞪了女兒一眼,農家人渴了,誰不是随便拿個瓢子舀起水來就喝,就她還要喝熱水,但小兒子都已經燒好了,她也懶得說了,拿過來一個大陶盆,開始擇菜。
李秀嘿嘿笑了兩聲,上前幫忙。
“四姐,這碗水我給你放這晾着了。"說着把鍋裡的水舀到幹淨的陶罐裡,忙完了提着一罐水,準備下地去。
今年風調雨順,田裡的野草瘋長,三四天不去清理,再去能長半尺長,野草跟地裡的莊稼搶肥吃,這樣莊稼能長好嗎,所以他們每隔一天都要下地裡看看田間地頭的情況,順便清理下野草。
看到小女兒利落了擇菜,孫氏幹脆洗幹淨了手去和面,舀了八碗豆面後想了想又舀了兩碗灰面進去,面皮摻着細糧的口感比吃純豆面好的多,難得今天女兒回來就大方一回。
看到娘還舀了兩碗灰面,李秀兒本來想說不必摻細面,但想到這是娘的心意,就沒開口說什麼。
邊和面邊看女兒摘菜,看了好一會才道,“四丫,你是不是胖了?”從側面看,臉上好像比上次見的時候圓了不少。“剛才在外面光亮照着,我以為自己看錯了,你的臉色可比年節回來的時候好不少。咋的,家裡有好事了?所以你婆婆在吃食上不克扣你們了?"孫氏猜測着,她知道女兒婆家出了個讀書人,現在是童生了,等考上就是秀才,那才是真正的出息了,作為娘家人,他們也高興。可讀書太禍禍錢也是真的,反正女兒每次回娘家都會抱怨幾句說,婆婆把家裡的錢都給小兒子用,那是他們掙的錢都花不到他們身上。尤其女兒的公公去世後,婆婆更是變本加厲的壓榨着他們兩房人來供養小叔子,雖然知道女兒受了委屈,可他們做親家的真不好就這樣打上門去,讓他們别再供養讀書人了。真要這麼做,那以後兩家還怎麼來往?畢竟瘸子裡邊挑将軍,農家裡好不容易出現了一個會讀書能讀書,并且家裡願意供養的讀書人,他們上門說别讓人家讀了,這不是斷人家的前程嗎?
所以女兒回到娘家再怎麼抱怨,他們也就聽聽,然後附和着幫着她埋汰她婆家幾句,沒有拿出什麼真的實際行動來。畢竟她嫁了人,就是陳家人了,她的小叔子将來考中了她也能跟着沾光享福不是!現在受的苦都是為以後享福做準備的。每當小女兒跟她抱怨多了,她都這樣寬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