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早在制作之前溫米爾太太就告訴她這樣的設計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但在真正開始制作之後莎莎才對麻煩這個詞建立起了清晰的認知。按照打好的版型做出來的衣服好不好看先不說,光是那些刺繡就很難辦了。溫米爾太太擅長的是呈圓形排列的花草圖案,并不會很大,在服飾當中也不會起到主要的作用。作為她的學生,莎莎自然也更擅長這種小型刺繡,一遇到要在裙擺上繡上面積更大的刺繡來吸引人們注意力這件事就有些手足無措,就連草稿都不知道該從哪裡畫起。
她根本不會設計大面積的刺繡呀,而蒲公英也确實不會長得特别高大。這真是太糟糕了。
思來想去,莎莎用水消筆在裙子下擺畫上了漂亮的小花叢,想着這樣就能在避免自己短闆的同時做出漂亮的刺繡花樣了。但這仍舊是個大工程。每天莎莎都要在凳子上坐上一整天,捧着裙擺用針線在上面作畫,一點點填補那些早就規定好的輪廓。每次她從刺繡中擡起頭望向遠處的時候都覺得眼睛僵硬無比,要是光線再暗一點,那感覺就和瞎子沒什麼區别。有好幾次她都覺得自己的視力不會再回來了,但衣服又不能不繼續做下去,莎莎可以說是整日生活在心驚膽戰之中,尤其是當她發現衣服确實呈現出一種“頭輕腳重”的感覺之後,她就覺得更難過了。
但溫米爾太太拒絕給出建議,因為她覺得她之前說的話就已經影響了莎莎的創作思路,使得她無法自主思考。學生受到老師影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這種影響不應該是不能擺脫的,也不應該是限制學生成長的。她說莎莎應該自己想辦法找出這件衣服的缺陷所在,并且努力改善它。
因此,每天莎莎晚上回家後就埋首于桌案,翻閱雜志,試圖從中找到解決方案,反複思量之後,她認為簡樸的吊帶裙配上寬大的裙擺确實不太好,纖細的帶子和大裙擺之間并不能形成讓人愉悅的襯托,反而會讓人覺得那袋子不堪重負,讓人感到擔憂。為了彌補這個缺點,她抓緊時間用鈎針勾了一件小小的,剛好能把肩膀蓋住的披肩。這樣人們就不會注意到那兩個細細的吊帶,進而覺得突兀了。同時,她又想辦法在胸口和裙擺處加上了綠色的緞帶,好讓裙子顯得不那麼單調,做完這一切之後她用力地松了口氣,感到如釋重負。
相比較之下打包就顯得輕松多了。莎莎将衣服仔細地洗過,讓它散發出清爽的香味,又用熨鬥把布料燙平。這樣交給小花時它就是一件嶄新又整齊的裙子了。小狐狸高興地抱着衣服在原地蹦跳轉圈,過了好一會才記得向莎莎說謝謝。
“但是我的毛還不夠呢。”它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正在攢了,但是還是有些少呢。因為最近不是換季,真是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