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曼覺得這一趟旅程沒什麼意思,香港沒有太多吸引她的地方,她興沖沖地來到這片土地,卻隻能看到狹小的街道、擁擠的樓房、行色匆匆的疲倦人們,走在路上被來往的趕路的人撞了好幾次,在人行道行走還得側着身子,拖着的行李箱如果不想掉到旁邊的馬路上就得拎起來。唯一的好處就是需要進口的商品價格比較低,也比較全,舍友買了一大堆藥和整個行李箱的奶粉,同學排隊買了手機,她自己買了不少化妝品和護膚品,往後半年估計都不需要再買新的了,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費用,香港顯然比内地高得多。
大概是因為心裡沒有港片情懷,沒有事先投入任何感情,周曼感受不到這座城市的魅力,體會不到它與其他城市之間的區别,要論城市面貌,要論人文氣息,要論城市中的休閑娛樂好去處,多的是做得比它好數十倍的内地城市。
昨晚睡得太晚,今早起得太早,又一刻不停地奔波了一整天,在返程的地鐵上,她們三個人都累得說不出話了。
周曼呆坐着,盯着地上LED燈蒼白的投影,默默地想如果能和枝伊一起過來遊玩,或許會有不同的感受,關于娛樂的經驗,她擁有的太少太少,很有可能會因此錯過許多讓自己快樂的環節。而枝伊懂得如何玩樂,也懂得如何讓自己沉浸在玩樂中,享受各種樂趣。
去到枝伊曾經去過并且十分喜歡的地方,卻品味不到枝伊能夠品味到的快樂,這讓周曼感到遺憾,也更加思念枝伊。
如果能和枝伊一起過來遊玩……
不,不僅是遊玩,如果枝伊能待在她的身邊,如果枝伊和她能一直在一起,那她該會多麼快樂。
枝伊在社交平台上非常活躍,樂于分享一切,無論悲喜。有不少夾雜在玩樂間隙的艱難的學習經過,她要從無到有地構建出自己的作品,就像在紙上建造一棟房子那樣,要懂得各種布料的分辨和使用,讓它們待在最适合它們的位置,要成為一名及格的裁縫,自己制作自己設計出來的衣服。偶爾還要為了完成作業而熬夜,這是不管哪個專業都逃不過的命運,期末必定無比忙碌。
酒精過敏也在賬号裡提及了,枝伊說自己像個未成年人一樣,在酒吧裡隻能喝果汁,配圖是一杯被五顔六色的射燈照成藍紫色的飲料。
喝到最後所有人都喝醉了,清醒的隻有枝伊一個,她不得不承擔起将朋友送回家的重責大任。
周曼這才知道枝伊已經考了駕照,似乎也擁有自己的汽車,但是應該不怎麼認識A市的路,枝伊說靠着導航也從晚上十一點多折騰到淩晨三點多,把幾個醉酒的朋友折騰到酒醒了,抖着手給她指路,才總算順利回到各自的家。
枝伊生活的圈子廣,不可避免會看到别人的苦悶,她會有感而發,同情别人并感歎自己的苦悶。其實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味,畢竟她未曾經曆過人生的艱苦,隻是見識過而引發的感歎,就像看了科幻電影之後寫觀後感。
也會和一些朋友發生像過去和好友張言佑之間的矛盾,這些時候,她自覺受了委屈,多半要在賬号裡好好發洩一番,連續發布幾條怒氣沖沖指桑罵槐的文字,氣消了又會将它們統統删除。
如果枝伊談戀愛了,就會分享她對愛情與兩性關系的看法,文字很簡短,整體的意思大多是她喜歡談戀愛,但原則是不在戀愛中妥協。
周曼可以從枝伊發布的字裡行間推斷出枝伊的心情,以及枝伊和男朋友是否發生了矛盾。但枝伊從不發布與男朋友的合照和相處中的瑣碎事,周曼對枝伊各個男朋友的長相、身材、性格等方面皆無了解。
枝伊分享過的歌曲、電影、書籍等等,周曼都會一一找到,并一一觀賞,捕捉自己的想法,将這些想法與枝伊發布的品評文字相比較,看自己與枝伊的想法的相似與相悖之處各在哪裡。
周曼覺得這是能夠讓她更加接近枝伊的一條坦途,精神上距離可以無限縮短。
而枝伊在生活中的活躍隻會比賬号中呈現的要更多,大學期間,在上學與遊玩之間,枝伊做過不少兼職,又是當模特,又是當造型設計,還在朋友開的攝影工作室裡打工,招待客人,幫助攝影師布景調燈光,幫助化妝師給客人化妝。模特身份的枝伊拍了許多有特定主題的照片,枝伊會在最終沒用上的照片裡挑一兩張發布到賬号中,當作是一次工作的紀念。而短暫成為造型設計的枝伊則是會發布她設計的作品,亦即是别的模特打扮好之後拍的照片。
比較長的假期裡,枝伊似乎會回老家。枝伊拍了不少童年居住過的房子的照片,那間房子裡有一條旋轉的木樓梯,她的卧室裡有一張木質床架并帶有帷帳的床,桌子上鋪了鈎花桌布,還有她翻找出來的老古董——像微波爐一樣胖墩墩的老式電視、摔出了好幾個小坑的不鏽鋼水杯、泛黃的老挂曆、小時候愛吃的零食的包裝盒。
周曼好奇枝伊是否和那些兒時的好友見了面、和他們如何相處,但是枝伊從來沒有在賬号中提及他們。
那天周曼如常去查看枝伊的社交平台有沒有發布新動态,這個習慣她保持了将近三年。
的确有新動态,發布于半小時前,周曼的注意力先落到了圖片上。估計是特意去到某個景點拍攝的照片,枝伊穿着一條及踝長裙,上半身是灰藍色,裙身有花瓣樣的吊墜裝飾,長長地垂墜着,一路落到裙擺上,裙擺是一片翻滾的火紅,整條裙子像燃燒着熊熊火焰的海。枝伊倚着一個斑駁的石柱,站在怪石嶙峋的廢墟裡。明淨無雲的天空之下,她是唯一的一抹豔色,僅有的一點生命之火。
而後周曼才看到圖片上方的文字,看到一個微信号。
周曼很是意外,愣愣地盯着那一串英文字母許久,才辨認出微信号之前的文字在表達什麼内容。
枝伊似乎要在微信号裡售賣她和幾個設計師朋友設計的衣服。她的朋友正好能夠聯系到服裝代工廠,可以接受定制,做少量的成衣,而設計服裝對她們來說是專業對口,于是衆人商量着開個小店,讓她們的設計成為真正的衣服。又因她們不打算投入太多錢生産太多商品,所以她們的小店隻面向微信号裡的好友,每一件衣服的現貨都是售完即止,不接受預訂,也不會在公開的購物平台開網店。
周曼心一緊,趕緊複制了那串英文字母,嘗試着添加枝伊的微信。
枝伊沒有設置好友添加申請,沒有門檻,直接通過了。
周曼不敢相信自己就這麼輕而易舉加到了枝伊的微信,反複确認頭像上的那個人是不是枝伊。
枝伊的頭像是她自己的側臉,周曼想要進入聊天的界面,同枝伊打聲招呼,但考慮再三,最終決定暫時不跟枝伊說話。時間距離她們念高一的那一年太久太久了,枝伊忘了她的概率太大太大,周曼不想對着枝伊的遺忘做自我介紹。
周曼轉而去看了枝伊的朋友圈。朋友圈比社交平台的賬号更加熱鬧,枝伊隔兩三天就更新一次朋友圈,但整體的内容和社交平台裡的差不多,不是漂亮照片就是美食,偶爾摻雜着關于學習的内容和歌曲電影的分享。
周曼心裡浮起一種奇怪的成就感,她是在機緣巧合的協助下,憑着自己的堅持到達這裡的,她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獎勵。比起她在數年前羞澀扭捏的接觸,顯然是枝伊自己發布的動态更能讓她了解枝伊的方方面面,她太感謝網絡帶來的巨大變化了。
一周後再去看,枝伊已經将公布微信号的文字删除了,想來是宣傳已經完成,需要的顧客已經足夠。周曼莫名地松了一口氣,要不是她每天到枝伊的賬号轉一轉,很有可能會錯過添加枝伊微信的大好機會。
枝伊的線上服裝店的第一件商品就是在公布微信号時配的圖片裡穿的那條長裙,再無其他。而後隔了大半個月才繼續推出第二件商品,一條墨綠色的絲綢材質長裙。
這間服裝小店在經營上不算認真,枝伊和朋友都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完成開店的工作。
周曼很想購買枝伊和朋友一起設計的裙子,但她看着價格猶豫了幾分鐘,咬咬牙準備要掏錢時,枝伊就發布了第一批貨已售罄的消息,喜歡那些設計的人似乎非常多。而第二批貨遙遙無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完成,枝伊請有需要購買的顧客們不需要抱太多希望地耐心等待。
這不知是該慶幸還是該懊惱,周曼看着這消息無奈地笑笑。
其實周曼在四年的時間裡經曆了許多以往不曾經曆過的事情,開闊了眼界,豐富了閱曆,但她覺得自己的大學生活并不比高中生活精彩,她仿佛被釋放出來了,獲得了自由,卻從未走遠。
或許枝伊在賬号中發布的一切在别人看來隻是尋常,可在周曼眼中,是難得遇見的奇迹,是她在兵荒馬亂的世間找尋到的最珍貴的避難所。她隔着屏幕注視着枝伊,隻能注視,無法對視,無法觸碰,無法交流,她堅定地認為枝伊給她提供了陪伴,枝伊由始至終與她相伴,她不會記得太多在大學期間見過的人、說過的話,然而她永遠記得屬于枝伊的斑斓色彩。
妄念不曾因為時間與距離而消散,反而逐漸累積,重量越來越明顯,壓在她的心底深處,她時刻都能感受到自己身體裡的重量。
她越來越覺得自己身體裡生長着另一個人,與她同呼吸共命運,在她無暇顧及自己的情況下,無私地替她思念枝伊,思念綿延不斷,橫亘在她的日日夜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