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沈明哲也回贈了一本《論語》給他。
這一系列流程下來,才算禮成。
“……望你今後高中之後,能夠仁愛百姓,回報社稷。”沈明哲語重心長的說完了最後一句話。
江祈安也回道:“學生謹遵夫子教誨,定不負師命。”
沈明哲點點頭,他不曾收過什麼學生,就連他的大兒子,他都沒有教過,現在也隻是在摸索着教自己的小兒子。對于江祈安這個學生,他的确是很滿意的,他也決定了要好好的打磨這塊璞玉。
江祈安自是不知道自己剛拜的夫子對自己寄予厚望。他現在總算是松了一口氣,這下,再也不用自己在那琢磨着看書了,有夫子可以問肯定是不一樣的。
在家裡,他也隻能問問江老太爺,但江老太爺并沒有讀過什麼四書五經,也隻是認識那些字而已。
所以,江祈安自己在那摸索的學習,不可謂是不艱難的。
白桐書院。
顧時晏正在夫子那背書。
“好了,你背的很不錯,接下來可以學下一篇了。”石夫子贊許的點點頭。
石夫子在這書院教書教了這麼多年,帶過這麼多屆學生,顧時晏的天賦着實是驚豔住了他。
之前,石夫子本是受人之托,被迫受了顧時晏做親傳弟子,本想随意教一教了事,現在他倒是認真的教了起來。
“多謝夫子。”顧時晏得了夫子的誇贊,也并不驕躁,依然彬彬有禮。
這舉動,讓看在眼裡的石夫子更是暗暗贊許着。
這時,一個書童走了進來,“院長,林縣令來訪。”
見夫子有客,顧時晏自覺告退,自己回去溫書去了。
茶室裡,林有複與石夫子相對而坐,兩人皆靜默不語。
靜了一會兒,林有複首先就受不住了,他放下手中的茶杯道:“不知石院長是什麼想法?”
石夫子不語,隻靜靜地泡着手中的茶。
眼見室内的沙漏都快漏到底了,幸好石夫子的茶已經泡好,他抿了一口自己剛泡的茶,自顧自的說:“這茶還是泡不好。”
見石夫子一直不搭理自己,林有複有些急了,“石院長,您看,這事到底成不成?”
石夫子仿佛現在才注意到林有複一般,緩緩道:“年輕人,還是沉不住氣啊。”
聽得石夫子總算是搭理自己了,林有複連忙再次表明自己的來意。
這就是林有複一開始沒有來這的原因了,實在是這白桐書院的院長不好交流,太不近人情了。
作為縣令,林有複再怎麼沒有官架子,也不願意被人這麼接二連三的下面子。
“林縣令的來意老夫已經知道了,老夫早已收了關門弟子,不會再收學生了。”
“也不是讓您親自去收學生,隻是讓書院的其他夫子去收。”林有複見有門,趕緊蛇随棍上。
誰料,石夫子并沒有這個想法,“書院的規定放在這,隻要交上應有的束脩,自是可随意進書院跟着夫子學習。”
林有複氣得一個倒仰,感情他在這費心費力的說一大堆,人家石夫子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但來都來了,林有複也不想白走這一趟,又不死心的問道:“石夫子,您到底要怎樣才願意降下些束脩?”
石夫子并不在意林有複有沒有在生氣,依然慢吞吞的說:“束脩是早就定好的,若是降束脩,那老夫這書院也開不下去了,林縣令這不是在為難老夫嗎?”
石夫子開這書院本來就不是為了那些普通老百姓的。
讀書這條路,本來就費銀錢,若是想讀書,自然是要做好掏很多錢的準備,如果連銀錢都掏不出來,又憑什麼踏上科舉這條路呢,倒不如早早的回家種田去。
當然,這些話,石夫子是不好直說的,他也不在意會不會得罪林有複,反正他孤家寡人一個,也不怕什麼。
林有複見實在是無法說動石夫子,隻好離開了。
回去之後,林有複越想越不甘心。老實說,若是石夫子同意降束脩,那麼,對整個姚城縣的教化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百姓們不把孩子送去讀書,并不是不想,而是讀書太貴,他們沒有這個能力。
當然,林有複也并沒有想以一己之力教化全縣的百姓,他隻是盡一份力,埋下一些種子,僅僅想幫助那部分的學子而已。
他突然想起來,沈明哲與石夫子好像是舊識。
“看來,還是得麻煩沈伯父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