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陳向明為了仕途,為了隐藏楓城的時疫,一把火把全城的百姓都燒死了。
江祈安現在的心情已經不是簡單的震驚能形容了。
等全都說完之後,李雲霄才算是松懈了一會兒,他這段時間就是去跟蹤那陳向明去了。
這些年,他也斷斷續續的搜集了許多關于陳向明作惡的證據。
但是這些遠遠不夠,這些所謂的證據,最多隻是讓陳向明被貶官而已,根本不足以撼動他。
因為,陳向明背靠的是大皇子一脈,他的女兒是大皇子的皇妃,并且在去年已經為大皇子生下了長子。
想要離間他們二人,根本就不現實。
而大皇子身為長子,本朝有規定:皇子必須要成家立府了之後才可參政。
因此,大皇子是目前唯一一個參政的皇子,偏偏皇帝交給他的幾件事情,他又做得很不錯。
已經有許多大臣暗中看好他為太子了。
李雲霄把這些都告知了江祈安。
也是希望江祈安能夠想清楚要不要參與進來。
畢竟,就連李家都沒有人願意幫他,不是不敢得罪大皇子,而是認為沒有必要因為這點小事而去與大皇子交惡。
要知道,李家扶持的是三皇子,但是皇子這麼多,如果現在就扳倒了大皇子,那麼剩下的最顯眼的就是三皇子了。
所以,在三皇子還沒有參政之時,李家是不會參合這些事的。
這也是江祈安第一次聽說這些事。
果然,皇家無小事啊!
但是,江祈安并不會因此而退縮。
不是為了與李雲霄的交情,而是為了那些被無辜燒死的楓城百姓。
若是江祈安不知道真相也就算了,既然知道了,他當然要讓這件事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玉箫兄,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李雲霄也是沒有想到,江祈安居然在聽說了這些事之後,還願意幫助自己。
于是他立即就把自己所了解到的事情,事無巨細都告知了江祈安。
随後又道:“現在朝廷上主要分為三派,一個是以李家為首的世家,還有以王家為首的所謂清流寒門一派,再一個是将門,不過他們一般是忠于皇上的中立派。”
所以,其實朝堂上主要還是兩個派系在打架。
就連當今皇上,也是被世家裹挾着登上了皇位。
正是因為如此,李家才會在三皇子沒有成長之前而選擇蟄伏。
江祈安想,皇帝應該也知道朝上的這幅場景,所以才會放開科舉,就為了扶持起自己的人。
見江祈安了解了朝堂的形勢,李雲霄又說:“所以,大皇子也不是完全無懈可擊的。”
這也是李雲霄為什麼會想到江祈安的原因。
因為隻有江祈安是不屬于任何一派的,再加上江祈安自身的優異,李雲霄可以肯定,隻要他進入了皇帝的眼中,就一定會被重用。
江祈安當然也想明白了這一點,但是他并沒有放在心上。
因為李雲霄确确實實的在自己發燒倒在貢院的時候救了自己一命,所以江祈安并不想計較這些細枝末節。
與李雲霄告别之後,江祈安回到自己的廂房内,一直在思索着李雲霄與自己說的話。
尤其是楓城一事。
許閱川就是楓城人,或許當年許閱川的父母提前得知了即将遇難,提前把許閱川送了出去。
隻是沒有想到會讓許閱川輾轉到了暗市那樣的地方。
想到許閱川,他最近拜了京城的一位擅機關術的老頭為師,每日都跑去他師父那裡學習去了。
那老頭也不知道是什麼來曆,随随便便在路上見到許閱川之後,就要收許閱川為徒。
一開始,江祈安以為那老頭隻是為了找個冤大頭給自己養老。
就連許閱川也是這麼想的。
直到那老頭小露了一手,展示了幾個他自己琢磨出來的小物件,瞬間就把許閱川吸引過去了,非要拜那老頭為師。
江祈安當時見了也是大為震驚。
在後面證實了,那些東西的确出自老頭之手後,江祈安也沒有再阻攔許閱川那顆想拜師的心了。
距許閱川說,過幾日他就要随師父遠行去了。
江祈安雖然有些不舍,但也為他感到高興。
江祈安在麓溪書院的時候也曾看到過許閱川眼底的落寞與羨慕。
他不知道該怎麼安慰許閱川,因為許閱川一直是很開朗的樣子。
而現在,許閱川終于找到了自己所擅長的事情,就連江祈安也是才發現許閱川這方面是天賦。
到了晚間,許閱川難得回來與他們一起用晚飯。
看着許閱川說起自己又在師父那裡學到了什麼時,眼底的光,江祈安欲言又止,不知道該不該告訴許閱川真相。
别烨最是敏銳,他早就發現了江祈安有話要說,但他并不是好奇之人,隻是一直沉默的吃飯。
許閱川一向粗神經,這段時間不知道是不是開竅了,很快就發現了江祈安好像有話要說。
“祈安,你是不是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