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然,袁黎垂眸掃向驕下的女子,黑發如雲,一襲白衣素雅,折腰以微步,分明沒有明豔出塵的五官,也未施粉黛,可是就知不知為何一颦一笑就能動人心魄。
還有就是,她的草兔折得極好。
“我與你之間的恩怨,我可以不再計較。”袁黎輕咳一聲,說得字正腔圓:“你确實比國公身旁的莺莺燕燕還要賞心悅目,若如果是你在他榻上的話,我....我不反對。”
說罷,還未來得及聽到姜時願破聲疾言“我與他這輩子絕無可能”,袁黎已經輕功越過萬重山,身影消融于夜幕之間。
姜時願郁悶至極....
進入鬼市的步驟一切如袁黎所說,守關之人是為漁夫,年近五十,頭發大半花白,掃了眼姜時願臉上的面具略微颔首,道了句:“姑娘,請上竹筏。”
姜時願坐上船頭,漁夫在後挑杆劃着淺淺水波,一艘竹筏夜行于缭繞山霧之間,兩岸黑林中隐有狼嚎莺啼,不似人間,更似鬼境。
湖面上煙雨霏霏,空無一人,而真正到了鬼市卻截然不同。東方夜放,火樹銀花,鼓樂喧鬧不絕于耳,香燭藥香彌漫四周,往來之人來自五作十行,絡繹不絕,絲毫不輸汴京城的繁盛。唯一不同的,這裡的行人皆遵着規矩,戴着志怪奇異的面具。
聽聞鬼市不同于夜市,無官府管轄,所以這裡的營生與地面上的略有不同,除了地面上都買到的琳琅珠寶、百品奇貨外,這裡也暗裡經營着兵器、毒蠱、農奴、人口。
姜時願接連打聽了四位小販,才打聽到了“白無常”。聽說此人号稱惡鬼投胎轉世,喜怒無常,極不喜光,唯喜濕冷之地,所以他的‘閻羅殿’鋪也選擇到了鬼市作為偏僻的地底下。
怪哉,分明沒有下雨,可姜時願卻聽見雨水滴滴答答,呼嘯的風聲藏有中女子凄慘的哭聲。
匾額上的閻羅殿已經字迹斑駁,蛛絲遍結,似乎此地已經荒廢已久。
“嘎吱”,塵封已久的朱門無風自開,姜時願摒氣走入店内,屋内沒有點燈,一片黑寂,夜風吹散殘破的窗牗渡來飕飕寒風,碎發帶着涼意拂過她有些發白的面龐,手中的蠟燭噗噗直跳,快要燃盡。
迷迷糊糊間,她似乎感覺有人已經站至她的身後,而不知何時腳旁已經多了一道極瘦的身影,那人的腳步極輕,自己竟然毫無察覺。
白無常的嗓音肖似人死之前的嘶啞無力。“還沒有女子敢一個人走近我的閻羅殿,你是第一個。”
姜時願喉間瞬間緊縮,卻又隻能保持鎮靜:“見過白掌櫃。”
“既然找我,卻又不知曉我的規矩嗎?是想逼我動手殺人嗎?”
姜時願想起白無常極不喜光,當機立斷吹滅燭火,躬身向後行禮:“晚輩冒失。”
“還算你懂點規矩,說吧,來這裡求什麼?我這閻羅殿專賣死者之物,你想要的,想求的,我這都有。”白無常弓着身子,踩着木梯而上,發出咯吱咯吱的響動,極為駭人。
“晚輩需要兩名良籍者的戶貼。”
“這個好說,黃金二百,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可否再便宜一點?”
姜時願她随身不過兩塊銀艇,這還是在皇陵時變賣草藥時積攢下的,來了汴京油貴米貴,處處需要花錢,久而久之,這荷包的錢越來越少。她也想賺錢營生,可惜賤籍不在五作十行之内,就意味着她根本不能尋找一個體面的營生。
白無常,人無其名,喜怒無常,聽到姜時願與他讨價,指着上方‘恕不議價’的匾額,大怒道 :“沒錢來什麼閻羅殿,本店不歡迎無财之人。”
話落,夜風大作,一股極強的風吹地窗牗、朱門開開合合,桌椅移位,甚至連姜時願都不堪忍受這股強風,雙眼閉合,隻憑借聽感,聽到無數桌椅被掀飛的舉動,這樣強勁的風流讓她身子的重心愈發飄忽,好似下一瞬就似風筝飄起來般。
艱難倉皇間,她隻能躲到庭柱之後,抓緊機會道:“ 白掌櫃,這兩位良籍的戶貼當真于我十分重要,可否允許我先賒賬,等晚輩入京之後,定雙倍奉上。或者,可否允許我在你手下尋份差事,以此抵消債務?”
白無常面色已經不大好看:“夠了!老夫不缺夥計,隻缺錢财。你若再在此妨礙我做生意,休怪我不客氣。”
姜時願愈發不能抵抗風力,即将被吹飛之際,一名靛青衣衫的小厮着急忙慌地跑了進來,神色慌亂:“白掌櫃大事不好了,眼看快到亥正時分了,撿屍人這個點都還沒有來,而且還聯系不上了。現在該如何是好啊,要是誤了貴人的正事,可就糟了....”
撿屍人?
姜時願微微蹙眉,她還是第一次聽聞這個營生....
風聲一點點小了下來,白無常罕見地犯了難,閻羅殿除了出售各種市面上罕見的逝者或違禁之物,賬面上主要的收入來源于替人收屍。
所謂撿屍人,又名收屍。主要是聽雇主的命令,去往指定的地點,幫雇主掩埋屍體罪證,毀滅證據,亦或者是毀壞屍體,僞造緻命傷痕,幫助雇主洗脫嫌疑,逃脫官府追查等。
小厮急忙追問:“掌櫃,這個任務還是金子号的任務,這背後的雇主必然是位高權重之人,我們不好得罪啊。為今之計,是得趕緊再找一名撿屍人,前往北邙山破廟。”
“你這話說得輕巧,我現在去哪找人,難不成街上随便抓一個?”白無常唉聲歎之餘,殊不知姜時願已然站在他的面前,腰背挺得筆直,言辭铿锵:“我去。作為交換,事成之後,你要将我和三七二人編入正戶,脫離賤籍。”
白無常詭異地笑着,松散的皮褶霎顯溝壑,蒼老的指尖,翻過金簡:“小姑娘膽子可真大,你知道今夜是要去收誰的屍嗎?””
伶仃一聲,清脆悅耳。
金簡上赫然纂刻四個字,沈氏餘孤,沈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