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本多吉良神色詫異地望着面前的警官。
這位警官是大約四十歲左右的男性,一身精英派頭,削瘦的面頰使得眼睛看起來更大,也比實際年齡更年長一點。不過此時,他的神色頗有點尴尬。
“是的,我們也很意外。”
在本多吉良都已經下班回家之後帶着工作找上門,這麼失禮的做法,就算當事人出于禮貌沒有露出半點不滿,警官先生都心虛得不敢看對方的眼睛。
“據說涉及一起跨國案件,嫌疑人從國外潛逃至日本。CIA出動了很多人,抓捕過程中有多人重傷,我們也才知道……”
“沒有事先照會過日本警方嗎?”
這句疑問的措辭過于直接而顯得有些生硬,不過警官先生十分理解,本多先生過去常年在國外,說話行事更西化一點。何況本多吉良擔任的是特邀顧問,嚴格來說并不是正職警察。
“據說有告知過駐日大使館……”至于大使館有沒有告知相關部門,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警官先生說到這裡,自己都說不下去了。這種一聽就是不把人放在眼裡的敷衍回答,無關者都會感到氣憤,何況被蒙在鼓裡的警察群體之一。
“總之就是,因為受傷的人很多,善後工作有點麻煩,我們需要有人能與CIA方面溝通。聽說您過去在國際刑警組織工作,同美國的CIA和FBI都打過交道,能否請您幫個忙?”
本多吉良半邊眉毛挑了挑,懂了,是去做翻譯兼扯皮。
“傷亡的人很多?”
“有兩人送上救護車前就已确認死亡,還有兩人輕傷,四人重傷。”警官先生想起趕到現場時看到一地血迹和狼藉,宛如好萊塢槍戰片屍橫遍野的場面,當時倒抽一口冷氣。“不過他們都是訓練有素的特工,大概因為這樣,除了有一位性命垂危還在搶救,其餘傷者雖然多處受傷,但都避開了要害,經過救治已經沒有生命危險了。”
聽起來這個傷亡數字不算特别嚴重,然而傷的都是美國人,而且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人。哪怕這些目中無人的家夥把日本當作自家後花園說來就來,跨國抓人都不記得跟日本警方招呼一聲,但這次他們這麼多人受傷,還死了兩個,本地警察怎麼都逃不過被更上層問責的麻煩。
想到這裡,警官先生的眼底多了兩分忿忿之色。
本多吉良隻是外聘的顧問,倒不會擔幹系,但對已經相處數月的日本同僚們還是報以感同身受的同情。
“到底是什麼案子?我想先了解一下。”
警官先生聞言,将手裡的一份報告遞了過去。
“這份是初步的調查,您就在這裡看吧。事情經過的很多細節我們還不清楚,還要看和CIA進一步的溝通結果。至少得等傷患能接受問訊,才可能了解詳情。”
至于對方是否肯配合他們日本警方的問話,那就是另一個不便提及的問題了。
本多吉良翻開報告,一眼卻掃到了“公安部”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