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敢再繼續在這裡待下去,擔心從小兒子的嘴裡,聽到更令人膽寒的内容。
王大丫和王芳看着能夠給自己撐腰的人離開,面色有一瞬間的蒼白,但很快恢複如常。
尤其是王芳,想要她放棄豈是如此容易的事。
在李建文的屋子還沒傳出送給知青住的時候,她就已經在打屋子的主意。
于是,她裝出一副為李建文好的意思,一臉的着急,安撫道:
“哎呀!三弟,你呀,怎麼又把爸氣着了?我們也是為了你們好,明偉和明榮可都是能夠留在城裡的人,學識比那些被迫下鄉的人不知道好多少。
依我看,還是讓明榮住進你的屋子,順道把他幾個妹妹的書一起交了,對我們而言是雙赢啊!”
說到最後一句話,王芳情緒高昂,似乎一切都是為了李建文好。
可這種話李建文怎麼可能會聽?
連父親都被他的話吓退,沒有血緣關系的大嫂,更是不被他放在眼裡。
就像是沒有聽到王芳的話一樣,李建文直接朝着自家的屋子的方向走去。
出人意料的一幕直接被王大丫婆媳倆驚呆了,不敢置信地看着李建文離去的背影。
此時,王大丫也着急了,飛快地跑上前,想要将人拽住。
“你個死孩子,怎麼好賴都聽不明白呢?把你的房子讓出來,以後就讓明偉兩兄弟,随時給幾個女娃補補課就行。一個個女娃,讀那麼多書,見識大城市有什麼用?”
李建文隻覺得自己像是被狗皮膏藥貼上了一樣,腳下的步子走的更快。
“媽,我可不是蠢貨。”
匆匆扔下一句話,大開房門,迅速進入屋子。
一進屋,就看到母女四人齊齊蹲守在裡面,目光一緻看向門口的方向。
撞上他探究的目光,一個個還不約而同地露出笑容。
這下子李建文還有什麼不明白,嗤笑一聲,打趣道:
“合着你們都在屋裡看我的笑話?”
“嘿嘿嘿!”幾人不好意思地笑出聲。
“你爸媽,自然是你應對,誰讓我們家是你當家做主呢?”
劉芸擠眉弄眼地說。
此言一出,李建文當即高舉雙手認輸,再也不敢說相關的話題,轉而談論起新家的事。
一群人聽到新家的消息,紛紛露出期盼的眼神。
見狀,李建文越說越有興緻,恨不得将連房子用到的一塊石頭都說清楚。
還是劉芸看不下去丈夫誇誇其談的樣子,連忙出聲打斷。
“别說那些亂七八糟的。你打算什麼時候正式開工,這個家我是越待越不習慣,天天都是摔摔打打的聲音,也就大房和二房受得了。”
聞言,李秋言三姐妹跟着點頭。
自從分家之後,李家就沒有一刻是安靜的時候,尤其是在做飯時。
因為前幾年的政策,整個李家就一口鐵鍋,還是藏下來,所以三家做飯都得等一口鍋 。
因為分家的事,王芳覺得自家兒子工作和婚事受到影響,把分走其中錢财的其他兩家人,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借着和爸媽一起做飯的借口,每天都要搶占第一個做飯。
可吳招娣分到錢了,也有了兒子,自覺腰杆硬了。
再加上她還有一個王芳不具備的優勢——大女兒李大妮可以提前趕回家做飯。
于是,争搶風波不斷。
劉芸不喜歡跟這兩個人牽扯,每天都是最後吃飯的,吃的肚子都不舒服。
修建新家,刻不容緩。
“嘿嘿嘿!我已經看好時間了,後天開工,正好我明天把預訂好的磚塊搬回來。”
說到建新家,李建文的心也很火熱。
他也非常渴望能有自家的一個新家,不止是在理論意義上,還是在現實意義上。
李秋言三人也早就知道自己即将會有獨屬于自己的房子,對新家的建成非常積極。
翌日,在吳招娣幾人的火熱宣傳下,整個村子都知道李建文一家用舊屋換宋清栀教學的事。
作為當事人之一的宋清栀,自然收到知青的詢問。
“宋知青,他們都說你願意給鄉下人教書,就是換一間房子住,是真的嗎?”
面對八卦人人都好奇,一聽到有人發問,其他知青紛紛伸長了耳朵。
宋清栀既然已經決定住下,自然不會遮掩。
面對衆人試探的眼神,鄭重點頭回道:
“對!村裡人說的沒錯。我就是用教三個小姑娘的小學知識,換取一段時間房子的居住權。”
“嘶——”
“居然是真的!”
“村裡居然允許這樣操作嗎?這樣下來,就可以自己一個人住了。我怎麼就沒遇到這種好事呢?”
……
一時間,議論聲驟然響起,紛紛表達心中的震驚。
第一批的知青,可以說都是有來路的,之前的居住條件不知道好上多少。
來到農村後,需要住在泥土搭建的炕上也就算了,還是一大群人,一整排地睡在炕上,根本無法适應。
但是和大隊長申請自建房,又不允許,說是沒有這種政策。
在知青們看來,不過就是不想給知青們侵占宅基地的借口罷了。
現在宋清栀外出獨居的方式,似乎給了她們一個新出路。
說是教學換住,真實的原因不用想都知道。
一個連對知青都沒什麼耐心的人,怎麼可能當農村小姑娘的老師?
宋清栀一看,就知道不少人心中已經動了小九九,心中隻覺得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