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侯雖不在皇城,他的枝蔓卻在皇城,亦有人代他舉薦了他想舉薦之人。
六品以上和重要位置的官員選任,吏部需要将拟定的官領至皇帝面前,皇帝閱覽“引見單”後,進行面試。且重要大員的選任,皇帝還是要考慮百官薦舉。
最終,皇帝拔擢了護國侯枝蔓舉薦的人為大理寺卿,刑部右侍郎則換上了孟丞相和吏部拟定名單中的人,大約是皇帝自己看中的新人才。
此舉對皇帝而言可謂一舉三得:一換掉了大理寺卿和刑部右侍郎兩個廢棋;二表達了憤怒和查案的決心,安撫了百官;三則是任用護國侯舉薦的人,有安撫之意,——肖淇天是護國侯的人,安撫了護國侯,肖淇天也不必皇帝操心了——今上是三十五歲才當的皇帝,他的人手可比孟淮妴的成熟,查到肖淇天與護國侯有關系不難。
至于肖語晴之案此後如何處理,很顯然,隻能是定為懸案,不了了之。
而皇家威嚴,同僚信任,早已不受這起已然過去的案件影響。
有了一個懸案,同一朝中,便不會再有同類型的懸案——權貴之間。沒有人會再犯下這種事的,因為若有第二次,皇帝會真的徹查,即便查不出真兇,也非給人扒下一層皮不可。
此事孟淮妴辦的看似魯莽,實則都在計算之内——大理寺卿表面上與護國侯有關系,實際是她孟淮妴的人。
朝堂之上,她的人又多了一個。她的安全感也多了一點。
隻是這種張狂的事确實不能再辦了,以後若想殺人,對于有身份的人,還是合情合理的“意外死亡”更加穩妥。
但是,在所有人都不再為肖語晴之案多心的時候,肖淇天與其妻死了!
本以為塵埃落定,卻又是誰在繼續攪動這灘渾水?
肖淇天夫妻是在十一月十六死亡的。
有人聯系起肖語晴的死亡,又想到了德妃。
德妃複寵不久,當年使德妃失寵的梅妃一家便死了三……
宮中。
消息傳到梅妃殿中之時,這個聯系也一并傳進了她的耳中。
肖淇天與其夫人,子嗣艱難,太醫也無辦法,梅妃為他求了禦醫,也是無用。
肖語晴死後,二人親去民間名醫處,想求得方子,再得子女。誰想名醫被綁,二人吸入房中的迷香後,被假扮的名醫殺害,二人皆是身中幾十刀。
梅妃得知噩耗,痛苦之中,又沖去了皇後宮中。
宮人們頭一回見梅妃這般氣勢,也不敢硬攔,隻跟在後頭,防止她做什麼對宮中主子不利的事情。
梅妃入了主殿,看到德妃也在,她頓時怒火上頭,顧不得旁的,直指德妃質問道:“你竟如此歹毒!是誰在背後幫你?”
皇後看到跟在梅妃身後的宮人,用眼神示意他們退下。宮人們心中明了,皆無聲退下。
而另一邊,德妃突然被指,有些發懵,但她不急不躁,冷笑一聲,道:“我若有人相助,又豈會被禁十五年?這一點,卻是不如梅妃你的。”
“你……”
梅妃還想再嚷,皇後卻出聲制止了她。
“好了,梅妃,本宮理解你失兄悲痛,但也不能沒了規矩。”
皇後的聲音有些冷,梅妃一驚,忙用帕子擦了眼淚,這才看清皇帝也在。她頓時收起一身尖利,行禮請罪後,才小聲啜泣,一邊還求道:“陛下,哥哥和嫂嫂死得太慘,求陛下為嫔妾做主啊!”
當今聖上,尊号文耀,年已五十有二,但仍目色精神,身攜正氣而不怒自威,難以揣測。
文耀皇帝看着梅妃,片刻後,面上終于有了些暖色,道:“都是朕的臣民,在朕的國土之内慘死,必當徹查。隻是梅妃,你要保重身子,若是累了,便回去歇息吧。”
梅妃與德妃同齡,也不知道是不是生了孩子的緣故——她的十九皇子如今才八歲。梅妃看起來不及德妃貌美年輕,甚至比執掌後宮又年長她六歲的皇後看着還要老,并且憔悴。
梅妃是殿中三個女主子中最溫柔的一個,也是唯一有子的,看着還有母親的慈愛。對于文耀皇帝的話,她乞求地看了一眼皇後,皇後微緩地閉了一下眼,顯然明白她是想讓自己幫她說幾句好話,讓皇帝在此案中上心。
見皇後接收到自己的信号,梅妃便順從地行禮退下。
朝堂上,皇帝再次震怒。為肖将軍落了兩滴眼淚後,着刑部徹查。
身中幾十刀,仇殺的可能性很大,該說尚書不愧是尚書?刑部尚書親自出馬,五日便抓到了嫌犯。
朝廷命官之死,皇帝很是重視,此案交由三司會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