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兩站的距離,她們在地鐵上站了沒一會,播報就提醒她們已經到了站點。
出站的時候,喬枝看着乘車卡被扣了2元心都在滴血,畢竟在以前,這點距離她都是走回去的。
好吧,但是在李可面前,她總要裝得闊氣一點。
“水鎮站,我從來沒來過這裡。”
很小的站點,除她們之外,一個出站的人都沒有。
“是呀,畢竟是老城區,住的人不多。白天的話,倒是還蠻多人來拍照打卡的。”
果然如喬枝所說,出了地鐵口,古色古香的老城區躍然眼前。
雨已經不再下,李可将五折傘收進包裡,跟着喬枝往她的住所走去。
靠近地鐵的位置開着幾家網紅咖啡、奶茶店,李可想起來,她好像曾經在小藍書上刷到過它們,拍照确實特别出片。
然而……剛畢業那年因為資金緊張,她已經将那台用攢下來的獎學金買的相機,賣掉變成了生活費。
讓李可惆怅的時間并沒有多久,很快她們就已經穿過相對繁華的路段,進入了青磚、老牆,兩側都是各色平房的小巷。
有的門前載着鮮花,隻是時值入夜,花朵們看起來并沒有什麼精神。
也有的門前累着十幾盆綠植,門嵌在磚牆内,牆上爬滿了各色藤類,半夜看起來略顯陰森。
喬枝會住在哪裡呢?
李可看了眼周圍。
稍稍闊綽些的話,是磚牆接一道鐵門圍成小院,院内砌上二三層的獨棟房。房屋的牆上安着有曆史感的紅窗,院内挂着一家人的衣物。
略微普通些的話,周圍石牆材質的家屬大院樓也挺多。一層三四戶,入夏時還能搖着蒲扇,在門口和鄰居聊誰誰誰家的八卦。
說起來,喬枝好像說過她現在住在她師娘的房子裡。
從這個稱呼來看,她師娘應該是位年紀稍大的人物,又因為喬枝非常敬重她,所以她應該頗有能力。
這樣的人物,偏向前者的可能性也許會大些?
想着想着,喬枝突然說了句“到啦”。
李可這才回過神來,發現她已經跟着喬枝不知拐了多少個彎、鑽了多少條小巷到達這裡。
盡管行程和她回城中村有點相像,可這邊的路明顯寬敞許多,路上也沒有污水和随時會蹿出老鼠的垃圾桶。
目前看來,她并不讨厭這邊的環境,甚至還有些喜歡如此惬意的老城區。
“來了來了,讓我看看你到底住在……”
李可跑了幾步跟上來,然後手指着面前的房子一愣,嘴巴張開半天沒說出一句話來。
“呃,你是說,你住在這裡?”
“對呀,這是師娘的祖宅,很氣派吧?”
這、這用氣派形容合适嗎?明明——
“老天娘的,這不是文物嗎?!”
“你跟我說你就住在這?”
李可驚得下巴都要掉下來。
一棟曆史氣息厚重的四層半大屋,屋前甚至是挂着“水鎮宅”牌匾字樣的牌樓門。
與之相比,門口挂着的“文物保護單位”牌子都顯得那麼不起眼。
李可不敢相信地走進了幾步,保護單位牌子下方有行小字,清楚明白地寫着,“此樓建于1872(同治十一年)”。
“這跟我們都不止差輩了啊,這、這?”
“倒也是啦,畢竟是師娘的祖宅嘛”,喬枝完全能理解李可的驚訝,畢竟她初次來到水鎮宅時的反應同她如出一轍。
喬枝伸手,叩了三下牌樓門上的門環,說道:“家靈我回來了,今日帶了客人,請開門。”
原本寂靜無聲的大門,在這幾下後緩緩打開,水鎮宅本體的全貌得以展示在她們面前。
此時的震撼感,難以用氣勢磅礴形容。
院中有魚池尖角涼亭同石子小徑,間相栽種的花卉植物打理得當,看得出即便到了如今,也是一戶相當講究風雅的煊赫人家。
而面對李可的稱贊,喬枝隻能無可奈何地搖頭:“都是家靈的小興緻啦,雖然你這麼稱贊她也會很開心就對了。”
正門在她們面前緩緩打開,映入眼中的首先又是正廳高懸的牌匾,“明鏡在心”。
緊接着才能注意到牌匾正下方的主人席、屋子中線上的雕花圓桌,以及主廳左右兩排對稱的黃花梨椅。
隻是不知道為什麼,原本應該整潔的居室地上、椅子上,現在到處堆着快遞。
“啊這些都是我們的快遞,有師娘新買的遊戲、師母寄回來保存的草藥,也有我上周那什麼大促買的打折方便面、洗衣液、洗潔精……我都沒來得及拆。”
果然是有生活氣息的古宅,确實很不一樣。
李可一陣苦笑,随着喬枝穿過主屋時,剛好經過内院。
内院正中有口古井,不過看起來已經很久沒被使用,井口蓋着蓋子,邊上的桶都生了青苔。
古井旁有顆青蔥的小樹,正沐浴在月下閃閃發亮。
李可對樹了解不多,暫時分辨不出是什麼品種,隻莫名覺得它如果有人形,一定是個古靈精怪的女孩。
“快來,往這邊上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