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況有些心神不甯。
是日天高氣爽。
頭頂上豔陽高照,沙場上劍光閃動。
顧況正在與碧桃拆招。
但是他的心思止不住遊離到淮南王李照那日講的故事上去。
那日,顧況紅着眼眶,懇請知情人李照叙述當年的故事。
十年前,先皇盛年,泰赤烏部還并未與大夏簽訂和平盟約,兩國邊境交戰不斷。
為了刺探大夏内部情況,泰赤烏部派出一隊人馬,悄悄潛伏進入大夏國内部,遊曆至京城附近,企圖盜取軍事機要。
不知怎麼的,碰上了剛剛從江南回京的顧大少爺。
兩下沖突,拔刀相向。
顧淨不敵衆人,跌落山崖,屍骨無存。
顧況聽完這個故事,第一反應是:李照莫不是在诓我?
顧況再次凝神細觀李照的神情。
隻見李照眉眼認真,講到細枝末節之處,繪聲繪色,表情動容,不似作僞。
可是,這個故事裡的顧淨,與顧況印象中的還是相去甚遠。
哥哥那麼一個天生文武雙全、被委以重任的人,怎麼會在遇到北狄人後,如此魯莽地挑戰他們,以一當十呢?
顧況沒有當場抛出這個疑問,而是旁敲側擊地道:“遲明兄,你講得這般細節充實,好似正在現場,身臨其境一樣。”
李照擺擺手:“晏平,我并不是親曆者。”
“親曆者?”顧況思維如閃電般清明,捕捉到了李照言外之意,“遲明兄,就是說,和我哥哥在一起的,還有另一個人咯?”
李照卻點點頭:“晏平,我這個故事,是你爺爺告訴我的。但是你爺爺如何知道得這麼清楚,我就不得而知了。”
顧況垂下眼眸,從李照的角度看過去,能夠看到他緊緊抿起的嘴角,和被睫毛擋住的眼睛。
李照的語調不由得軟下來:“晏平,節哀。”
顧況的心頭的悲哀卻不如李照想得那麼多。
他對哥哥印象很淺,不管怎麼努力回想,也隻能想起一個肩膀寬厚的高大身影。
稀薄的哀傷下,更多的是對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探究。
或許等他去了北地,遇上了當年的北狄人,能對哥哥的死亡探知一二……
“锵——”
金石交錯聲将顧況從回憶中驚醒。
顧況的眼前寒芒爍爍,碧桃的劍鋒幾乎逼近了顧況的鼻尖,被他下意識橫劍擋住。
“顧小少爺是準備被削掉鼻子麼?”碧桃丢來一句嘲諷。
顧況從鼻子裡哼一聲表示不滿,同時雙手發力,猛地架開了碧桃的劍。
或許是顧況發力令人猝不及防,碧桃手腕一軟,劍幾乎脫手,竟真被他掀開了去。
碧桃後退兩步,在沙地上穩住了身形,挽了個劍花,又朝着顧況進攻。
“顧小少爺,這次可别走神了!”
顧況迎上去,口中叫到:“碧桃姐姐,若是這次打赢了你,可别攔着我出淮南王府!”
碧桃冷哼一聲,搶身到顧況面前。
碧桃的劍來得又快又急,劍光閃爍,把顧況籠罩得密不透風。
這一招叫作“白雨跳珠”。
顧況卻蹲下身來,嗤嗤往空中刺出幾劍。
這幾劍看似随意,實際上是顧況這幾日連夜苦讀莫氏劍譜與心法,學習到的克敵劍招。
莫氏劍譜上寫,白雨跳珠取江南煙雨中雨珠亂打之意,看似令人心驚膽戰,但實際上卻是圍住人的上半身,三招虛招,一招實刺。
也就是說,顧況隻要見了前面的虛招,就能搶先一步,将碧桃的實招擋在劍下。
果然,碧桃的袖子被顧況的劍刃挑開。
“嘶——”她手腕吃痛,極速後縮。
顧況卻不依不撓,一招“黃龍出洞”跟上去。
“這招白雨跳珠我并未教你,你從何處得來?”
碧桃手中動作不停歇,口中卻叱道。
顧況當然不會把自己手握秘籍的事情宣之于口,他胡亂搪塞:“碧桃姑娘,若我說我在劍道上天賦卓絕,見招拆招,你可信我?”
顧況的劍鋒芒畢露,劍風虎虎,一時間,碧桃竟被欺得無法向前。
“你偷學了劍招,是也不是?”
碧桃下一秒就猜到了真相。她在顧況手下過了兩招,忽然間劍勢一變,剛剛還千變萬化、繁複多變的劍招,忽然一轉,變到第一招黃龍出洞。
顧況也挽劍回刺。
兩劍硬碰硬相撞,碧桃的劍如最狡猾的毒蛇般繞開去,接上第二招開青山。
招複一招,不知不覺,兩人已經連續拆了二三十下劍招。
顧況還是第一次在碧桃手下連續這麼多招而不敗。
碧桃手中每一般變化,都對應莫氏劍譜中的一頁,顧況這幾日時時在心中反複刻畫,銘記于心,手上出招,就好像已經練習過千萬遍。
碧桃也有些震驚。
她回挽劍花,劍風一變,忽然詭谲奇峭起來。
顧況知道,這已經到了莫氏劍譜最後招式,絕壁千仞。
——也正是他唯一還沒有看完的一頁。
莫氏劍法大多取材至江南的事物。比如第一招黃龍出洞來自于臨安黃龍洞的傳說,第八招天女散花來自于桃花塢落英缤紛的場景,白雨跳珠來自于西湖中煙雨泛舟的情形。
而絕壁千仞,來自于江南的龍泉山。
顧況在地方志中讀到過,江南的山勢向來都是秀麗端莊,極少有起伏較大的山脈——除了江浙以北的龍泉山。
傳說中,龍泉山出龍泉劍,說的就是龍泉山如同一柄從天而降的寶劍,插入地面。遊人登龍泉山,需要經過七七四十九道絕壁。
當年莫家先祖便是在遊曆至龍泉山,見此千仞絕壁,喟歎道:大夏江南,何處有此險峰!大笑而去,過此三日,完成了莫氏三十二式的最後一招,絕壁千仞。
顧況并不知道劍招的構成,但是依他看,而絕壁千仞的破解之法,便是登龍泉山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