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同知從簽桶中取出案簽,用力扔向地面,大喝一聲。
“先大刑伺候,杖六十,杖畢後皆處以磔刑。”磔刑,割肉離骨,斬斷肢體,再割其咽喉,俗稱剮刑,以重刑警示世人不要做惡。
堂外圍觀百姓紛紛叫好,堂内的孩童父母也激動不已,隻有那三個重傷殘疾的孩童的父母抱着孩子流淚,還有那殘疾的‘乞丐’不知所措。
當審判結束,退堂之後,沈母帶着沈又菱和沈文彥向趙同知答謝告辭,大太太一臉不耐煩,這裡亂糟糟的,沈又菱和沈文彥又什麼事兒都沒有,早就想離去了。
沈文彥離開之前忍不住了,仰頭看向趙同知,問到:
“趙大人,那兩個無家可歸的殘疾‘乞丐’會去哪裡呢?”
他們身體殘疾,無人認領,家可能不在這裡,被拐多年,多年的乞讨生涯早就忘記了小時候的事情,甚至還有一點癡傻。
趙同知愣了一下,“他們,他們會被送去居養院,會暫時在那裡生活,看能不能找到家人。”隻是那裡的生活也不會很好,這隻是朝廷安排的救助機構,能把他們照顧得有多好呢?,有口飯吃也就不錯了。
這次若不是這沈家的小子逃了出來,并且他頭腦靈活,思維清晰,能快速找到人販子的線索,這些丢失的孩童也會同樣經曆這樣的遭遇,就連被拐走賣到别人家中為奴為婢,也好過這樣的殘疾的活着。
沈文彥看到他的表情,明白他們的結局并不會多好,就連現代的環境下,對這樣的殘疾人都不可能照顧得多麼周到,不要說是在這樣的年代了。就連那三個受重傷的小孩子,雖然被帶回了家,由父母照顧,這輩子也會生活在無盡的痛苦之中。
沈文彥向趙同知告謝辭别,走到府衙門口,門口等待着兩輛馬車,大伯母早就在門口等候的丫鬟攙扶下上了馬車,沈母牽着沈文彥和沈又菱也在丫鬟婆子的幫助下坐在了另一輛馬車上。
馬車上,沈母看着失而複得的一雙兒女,情緒還有些激動,好在一切有驚無險,兩人都沒有事,但是跟大房的梁子結得更深了。
她們害得自己兒女缺了人照顧,被拐子盯上,遭遇了危險居然視而不見,還盡說些風涼話,一點兒歉意都沒有,沈母滿腹怒氣。
沈又菱年紀小,終于回到了安全的懷抱,在母親懷中睡着了。
沈文彥經曆了這些覺得百感交集,現在腦海中多了他前世那二十多年的記憶,但是這六年的生活感受更加的真實,畢竟那些前世的記憶裡自己好像基本算是一直孤身一人,短短的二十幾年也就是不停的學習讀書考試,生命中也沒有什麼牽挂,反而是現在又有了家人的羁絆。
對于現在的生活,沈文彥知道自己是父母親的希望,期盼着自己能好好讀書,像父親那樣讀出個名堂,這也是這整個時代的許多人的期盼,學而優則仕,有朝一日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沈文彥突然又想到了那兩個‘乞丐’。
記憶裡生在和平年代的她,看到這樣的慘狀忍不住的同情,可是自己現在隻是個六歲的小男孩兒,給不了他們幫助,而好像能幫助他們的趙同知,隻是将他們從人販子手中救了出來,可是他們能何去何從呢?而這樣的悲劇還在發生。
沈文彥有點迷茫,在這個世界隻有好好讀書,走上科舉之路是肯定。
不論是為了給父母争口氣,以後能成為姐姐的依靠,還是為了自己的生活,隻有讀書入仕才是正途,而在他心中現在還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在以後有能力解決這樣讓自己難受的事兒,那看來得努力當個大官兒啊。
在沈文彥還在發呆的時候,馬車外傳來劉婆子的聲音,告訴沈母已經到了沈府。
沈母叫醒睡着的女兒,溫柔的摸了摸還在發呆的沈文彥的頭:“下車了,回府再好好休息”
沈文彥被抱着下了馬車,睡得有點兒迷糊的沈又菱,也伸手想要牽着他,從小她就喜歡這個弟弟,母親也說過弟弟以後會是自己的依靠,一旁的丫鬟趕緊上前幫忙照顧帶進去。
沈府在這青州府也算富麗,畢竟沈老爺在緻仕還鄉養老之前,也是個不大不小的五品官,在這青州府也算是大戶人家,府裡高大的門樓和精緻的雕花也彰顯着富貴,走過抄手遊廊,當中是穿堂,前頭放着紫檀木帶着大理石的大插屏,後邊有着廳堂再往後就是正房大院了。
沈文彥跟着走着,知道回了府是要先去見見老太太,這沈家也是大戶人家,但遠不是他腦子中紅樓夢裡賈家的富貴豪奢,賈府家裡大得還要坐轎子才能來去。沈家之前也隻是普通耕讀人家,沈老爺讀書出來了做了官。
這要見的老太太也不是親奶奶,而沈文彥的親祖母是沈老爺的侍妾,多虧生了個會讀書的兒子沈學誠,在這家中才算有點地位,不至于像家中别的老姨娘一樣凄凄慘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