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有幾分溝壑,卻沒落到實地,幹脆外派到基層去切身體會一下真正的底層是什麼樣子,不要過于想當然。
想當然的政策最終隻會折騰老百姓,引起更多的民怨,幹脆讓這些人貼近百姓,從最基層做起,自然就知道真正能做不能做的界限。
那些空有理論,又不願意落下地,活在世家的奢靡之風中的世家子,他們有些學識,卻不适合放在有實權的位置。
這些人過于任性,不會考慮太多,最合适的位置,自然是那些看着品級很高,實則沒什麼實權的閑差,這樣也不至于将世家得罪透徹,還不會造成什麼嚴重影響。
至于最後最少也最珍貴的,既有學識才幹,同時也知道人間疾苦,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的實幹派,這些就需要往重要位置安插。
看着南枝分類,仁安帝從一開始的縱容看熱鬧,到後面異彩連連,有些人的安排是他都沒想好的,可小兒子卻信手拈來将人安排到了合适的位置。
到了這個歲數,仁安帝也不得不承認,有些東西天分比努力更重要,最起碼這份認人識人的本事他也要自愧不如。
“那這些可為殿試參與考生。”仁安帝點了點被南枝劃分出來最少的那一摞試卷。
這些人之中,南枝也看見熟悉的名字,文若和馮鳳熙的名字赫然也在其中。
和其他人相比,文若的水平明顯比他們高出一大截,完全是降維打擊。
他就說這種聰明人參加科舉就是搗亂!偏偏他能勸名下三位謀士,并且還能以事态緊急将人安排出去避免後患。
可文若不一樣,雖然他亦投奔于他門下,但他的心思南枝還沒摸透,不清楚他最後是敵是友。
因此他能光明正大在另外三位謀士面前玩心眼,面對文若他隻能選擇走一步算一步。
科舉按部就班進行到最後的殿試,不得不說南枝松了口氣,終于要落下帷幕角逐出前三甲。
前三甲同屬一檔,實際上沒有上下之分,皆為頭甲,隻是狀元這個第一名比榜眼、探花要好聽得多。
最終狀元被文若如實拿下,而馮鳳熙則是被定位探花,倒不是他成績不好,而是因為他這張臉再适合不過探花郎的位置。
之後的瓊林宴上還有一個專門為探花設置的環節,大家都會将處理好的花投向探花郎。
其他位置不提,探花郎一定要好看,這個執着寵兒子的仁安帝,答應的十分果決。
不就是想要好看一點的探花郎嗎?反正前三名待遇完全相同,這麼點小要求仁安帝完全能滿足。
而榜眼則是三人中年紀最大的一位,比起意氣風發的狀元郎和俊美的探花,這位榜眼反倒是沒那麼起眼。
好在這位榜眼也是心胸寬廣之人,并不在意頭三甲隻有他關注甚少,他更想能夠做出一番實事,他是一個務實派。
這也是為何南枝意屬推薦給仁安帝,點此人為榜眼。
殿試排名雖說沒有提前内定好名次,但前三甲的人選,對比所有考卷後,南枝推舉出了如今科舉的前三名。
可以說除了榜眼外,無論是文若還是馮鳳熙當這個探花,他都能夠接受。
他倆人之間,其實仁安帝也曾猶豫過究竟讓誰成為這第一名,比起尚且稚嫩的馮鳳熙,确實是文若更勝一籌。
宣布名次之後,為了慶祝科舉的圓滿落幕,之後就是萬衆矚目的瓊林宴。
瓊林宴上青年才俊不少,仁安帝又想到他的幾位适齡公主還未有婚配,若從中挑選驸馬倒是十分合适。
反正隻是暫時定下來,賜婚相關還是等瓊林宴後再安排。
仁安帝自認盡到了父親的責任,記得每一個孩子,隻不過他是人,是人就會有偏愛。
除了馮鳳熙這個身份特殊,在他這裡标了個号的,其中也有不少未有家眷的青年才俊。
而擇婿的公主包括五公主,五公主年方十七,還未到适嫁之齡,不過可以先将驸馬人選先定下。
高大的五公主,站在一衆姐妹中也是鶴立雞群的那一個,北狄血統讓她與瓊林宴許多男子身高相仿。
十分顯眼的五公主,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有多顯眼,比起未來驸馬,她的心思更多還是在美食之上。
再加上她有一位心生好感之人,自然對待其他才俊沒有任何心思,隻把自己當做前來湊數的。
因此她也沒注意到此時瓊林宴上有一張她熟悉的臉,并且隔着人群一眼就看到了她,之後目光再沒有轉移。
另一邊南枝将文若叫到身前,交代了兩句渝州相關事項,并且讓對方成績出來後盡快赴任,畢竟其他謀士已經任勞任怨工作許久。
同為頂尖謀士,狀元也拿了,自然也該辦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