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頭,洪躍進沒有因為江北的開工,暫時地停下來,接受别人的注目禮,享受這短暫的成功。
他要繼續奔跑。
為此,他像是一隻高速轉動的陀螺,一刻不停。
雖說英雄不問出身,可他知道,自己出身的低微,有些差距,與生俱來。
這種差距,在他一步登天、升任局長之後,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他曾與以一名股長的身份,迅速從幕後站到台前,站到聚光燈下,可他這個局長,多了“主持”二字,與從政多年局長、副局長的業文強、甚至汪楊興相比,絕非同日而語。
生活給了他榮光,同樣給了他一條長長的道路。
他接下來要面對的,是一條趕考之路。
趕考路上,不僅有鮮花,還有汗水。
漫漫長路,雖然他仿佛一夜間,搖身一變,他成為一名帶隊伍、站到各界面前的一把手,威風凜凜,但背後注定一切艱難。難以補足的短闆,在所有人面前,自己如同一隻螢火蟲,難與日月争光。
他像是一位帶着鐐铐跳舞的舞者一樣,唯有更多付出、更多汗水,方能一舉摘除,拿下觀衆和評委的心。
之前,他輸在了起跑線上。之後,他不想在一開始便出現的賽道上,落入他人後塵。
為此,他要彎道超車,開足馬力,成為一部高速旋轉的機器,一刻不能松懈。
了卻江北的一樁心願後,他迅速鎖定了下一個目标。
這個目标不是别的,正是縣城要建的地稅局辦公樓。
對着目标,他想的是,如何在縣城,建蓋出一棟漂亮嶄新的辦公樓?
業内人士成為他多方拜訪的對象。
經高人們指點,他明白了,他得先有想法、再出圖紙,繼而全方位征求意見。
他的當務之急,是盡快拿出設計圖紙。
為此,洪躍進接二連三地去找各大建築設計公司的老總們。
縣城較大的建築設計公司的不多。
無一例外,洪躍進占盡先機。
稅務職業有着它不言而喻的優勢,那就是不論坐擁多大的家當,也得對包括洪躍進在内的稅務人員,敬畏三分。縣内所有從事建築行當的老闆們是地稅局的稅收管轄戶,自然對于洪躍進的到來,不敢卻之不恭。
家家老總們對洪躍進恭敬有加。
隻是在得知洪躍進要圖紙沒有圖紙、要資金沒資金,設計、建蓋須全由公司墊資、大包大攬之後,有人打起了退堂鼓。不死心的,在體驗到洪躍進還是一個一毛不撥的狠角色之後,絕望了。
不少老總們頭搖得厲害,象是患了帕金森綜合症,紛紛退避三舍,唯恐避之不及。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一位姓楊的老總,總算是被洪躍進的苦口婆心,給打動了。
楊總有着不一樣的眼光。他看好的,并非洪躍進急于建蓋的辦公樓、而是日後更大的宿舍樓和附屬工程,給為他帶來多少财富,而是能量巨大的洪躍進。
以楊總的眼光,但凡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事在人為。隻要洪躍進一日是局長,那他會是一隻未來擁有更大能量的潛力股。搭上人,人定勝天,洪躍進遲早會讓他變現。為此,他相信他不會看走眼洪躍進。幫他,相當于幫自己。
楊總很快接了活。
接下來,兩個不是同一行當的人,走到了一塊,每天對着辦公樓的設計,絞盡腦汁。
辦公樓該突出什麼主題、營造什麼效果,讓二人成了新媳婦做人家,一切得從頭開始。
可要是抽象不就變成具體,再有目标,就沒有可讨論的共同對象。
兩人雞同鴨講。專業的差異,讓雙方各說各話,誰也不能說服誰。
時間一天天過去。時間不等人。
楊總直呼江郎才盡。
洪躍進更是急紅了眼。
最終,洪躍進急了。他一把拽上老總,出動車子,去了外地考察。
一連幾天,兩人頂着炎炎夏日,不住奔跑。從各縣區再到外地州,從外地州再到省城,除了外省,隻要聽說哪裡的辦公樓漂亮,兩人就會馬不停蹄。
到了每一個辦公樓面前,兩人出動相機,長槍短炮,各角度拍照,記下不同的辦公樓風格;帶回研究,由楊總熬了通宵,畫出草圖。
草圖讓設計者的想法成為方案。它一經落地,成了圖紙。
圖紙由楊總挑燈夜戰,新鮮出爐。
它一亮相,驚豔衆人。
辦公樓連同幹部住房的設計,高端大氣。
特别最前沿的玻璃幕牆,橫跨南北、東西兩條街道,坐視江海縣城壩子,“7”字型昂首,一發沖天、傲視群雄。
它座落縣城東西南北的中心交界,彙聚精華,引領核心,左右逢源,在最高點處,漂亮地伸手,劃出一個巨大圓弧;圓弧中心之處,多了畫龍點睛之筆。起伏、錯落不一的實用樓層,族擁它撥高挺立,舉出一面旗幟,招搖紫氣東來,銜咬南北高處,煜煜生輝地打出四個燙金大字:“中國地稅”。
頭頂稅徽,如同活化的巨人,在蔚藍色海洋中,揚帆啟程的一艘旗艦,昂首望天、乘風破浪。
如此辦公樓,洪躍進一語完冠之,給了它一個響亮的名字:
“地稅大廈”。
大廈坐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奪人心魄,令人眼前一亮。
人人贊不絕口。
參觀效果圖紙的各方人士紛至沓來。建築設計師、建造師,甚至各級領導、同行,甚至街頭凡夫走卒,多方評議,新辦公樓不僅在全地區、乃至全省,都屬于各方翹楚。一旦建成,勢必成為整個縣城的地标式建築!
可圈可點的,除了辦公樓,還有附屬的幹部住房。它們的設計更為超前,在小縣城絕無僅有,可謂碾壓全城。
一時間,尚未建成的辦公樓及職工住宅樓,一經展露頭角,便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
熱議聲中,洪躍進意猶未盡。
他一連跑了多家單位,針求各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