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過後,坐擁豪華地段的,是帶給窩居鄉鎮幹部們不一樣的福音。
造福于民的延伸,不止眼前。
多年以後,它勢必成為永不沉沒的不動産,借着稀缺的土地,搖身一變,成為聚寶盆、搖錢樹,子兒孫、孫兒子,世代享用房租紅利。那樣的紅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讓幹部後代們受其蔭佑。
隻要跨越過眼前,地稅幹部們将一舉受益。
柴房變商鋪,是造福千古萬代的好事一樁!真到那時,它遠不止将“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顔”的心願,照進現實!
多年夙願,業文強不輕言放棄。
相比而言,他無法比以往的任何一個時候,有條件、有能力去和洪躍進展開競争,建成一棟足以一鳴驚人的辦公樓,繼而留下一段千古佳話。
一切難以改變。
業文強感覺自己是真男人。是男人,就不能做“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小毛孩,一切得靠自己。他得整合現有土地,先走一步,蓋下縣城鄉鎮幹部宿舍樓,哪怕條件不允許,一縮再縮,銳減為三畝,他也決不放棄。
唯有落實,才能夢想成真。
對于另外的臨街用地,他想好了,倒不如緩一緩,等等看看洪躍進能否将自己的臨街面成功打通?一旦有先例,踩着别人的路往前,車到橋頭路自直。
洪躍成的想法超前,更為大膽。這是一個全新的想法:既是辦公樓未未來與農貿市場間相聯,何不說動各方、統一思想,将辦公樓圍牆的圖紙設計作個修改,退讓幾米出來,開辟一條沿街的道路來?如此一來,原先計劃隻能堆放柴禾的柴房,不就改頭換面,成了商鋪?
對比地稅局,業文強沒有坐以論道。
他向班子成員們提出了盡快建設鄉鎮幹部宿舍樓的想法。
不同的群體,有着不一樣文化,繼而成了不一樣的想法。想法來源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氣候,一朝成形,成為固有。上升到行為處世,即是文化。
與地稅不同。國稅局業文強一提議,人人衆口一詞,幾乎沒有任何反對聲音。
衆口一詞之下,業文強順利着手建蓋基層幹部住宿樓。
施工的第一步,還是圖紙。
圖紙冒着油墨的清香熱氣,新鮮出爐。
拿到圖紙,業文強上了地區國稅局。
地區國稅局在曆經國、地稅機構分設,關了一扇門,沒有關上另一扇窗。
這扇窗,是他多年的老領導。
老領導讓他順利拿到了建房資金。
資金到手,接下來,是物色一位幹部,去監督施工,上馬工程。
基層幹部人手緊,已經到了一個釘子一個眼的地步。要從中挖出一個既懂施工,又懂工程監理的人來,難上加難。
業文強與汪楊興一商量,物色上了快退休的老楊。
老楊和衆多面臨退休的老幹部們一樣,留在國稅系統,準備安享晚年。他在過建設部門、管過建築施工。看到兩位領導,一張口是要請自己去做監工,他坐不住了。
他激動地起了身,說難得兩位有心,要為職工幹部建房,我個人一百個樂意。
看到老楊不提任何條件,爽口答應,業文強與汪楊興再次提醒:
“醜話說前頭。你先忙着答應。将來這棟樓是為鄉鎮基層準備的。你老楊人在縣局多年,職務高,下一步會另安排一套規格更高的辦公樓附屬房。隻是我們資金不到位,先按先基層、後機關的順序來。請你監工的這棟樓,沒有你的。你的要等下一步。要是你不願意,我們另外找人。你現在提出來不幹,還來得及。”
老楊沒有退卻。他再次表态,二位别說這些。我圖的不是我有一份。既是優先考慮基層鄉鎮,我更高興。基層同志比我苦。有些跟我差不多歲數的老同志,要是現在不給他們蓋房子,他們就得一輩子呆在鄉鎮。沒有這次機會,就算是幹了一輩子,也住不到縣城來。我不同。你們已經把我們幾個老頭的準備好了,知恩圖報,我該盡力才是。哪怕将來這棟樓有沒有我的份,我也幹。你們提出返聘,我不要,不想拿雙份工資。給我一份就行。我是再過幾個月就退休的人了,即便不給我返聘金,我也會把好質量關、監好工。
老楊的話,打動了兩人。多好的幹部啊!
鄉鎮的幹部宿舍樓,很快進入了三通一平的工程準備。
工地交給老楊,業文強少了上工地的次數。
他要做的,是盯績效。
績效是頭等大事。江北一段時間以來,動靜不小。
為此,他被李良書記叫了去,語重心長,說現在正是各行各業的艱難時期。你們的行動,形成了許多負面影響。隻是對于這些事情,我們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區别對待。對不肯多繳稅的不法企業,你們該打擊的打擊,我沒意見;對于一些有後勁、将來又能保就業的企業,你們還是悠着點來。
書記面前,業文強這一次沒有沉默。
他據理力争。
業文強搬出他的“窮廟富和尚、無稅無國家”理論,講了緬甸、老撾、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越窮越不納稅、越不納稅越窮的說法。
書記不言語了。
于業強而言,開弓沒有回頭箭。
于業強而言,開弓沒有回頭箭。在績效試點面前,他不會讓各鄉鎮就此停手。
可書記的招呼,他不能不聽。
為此,他緊盯上了江北的下一步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