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汪楊興要燒第三把火,來一番人事調整時,業文強要走了。
他離開的日子,是這一年的春末。
臨走前,他去了江北國稅分局。
分局他放不下的張興福,還有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董留成、王志山等年輕人。
江北,是他專程要去的。
江北的稅收、稅法宣傳,是他年初工作就定下的工作計劃。一系列人事變動,讓時間一拖再拖,拖到了春末。
為業文強的“大包幹”,也為補充“大包幹”的不足,縣局和分局上下聯手,要來一場聲勢浩大的稅收、稅法宣傳。
原定四月動手的宣傳,情勢急轉,江海變換領頭人。
業文強推行的大包幹績效,如同他要建蓋的鄉鎮幹部宿舍樓一樣,迎來巨大變化;唯一不變的,是作為 “大包幹”的重要一項内容,要在全社會搞一場聲勢浩大的稅收、稅法宣傳。因無關汪楊興痛癢,保留下來,成為業文強最後的告别儀式。
一個月前,江北邁出了第一步。
清晨,江北小鎮的國稅分局,迎來了它的第一縷陽光。
分局上下,東家出,西家進,在主要街口,鬧市區,挂出五顔六色的宣傳标語和口号。
一連多天,王志山分别登門,上了供銷社、百貨公司和信用社等單位。
各家單位紛紛動作,挂了布标和标語。
裝扮一新的标語鮮豔,聲勢顯然。
接下來是個體老闆們的動作。
王志山憑借多年與各個體老闆們的交情,劃了街巷,要做沿線餐館老闆們的工作。
餐館雖劃歸地稅,卻一直由國稅分局托管。王志山請老闆們出面,要讓各家各戶在店鋪前打出統一要求的布标和标語。可老闆們嘴上應承,拖着不辦。
再催促動作遲緩的個體老闆們,個體老闆人人觀望。
為打開局面,王志山去了如春飯店。
趙忠明見登門的是王志山,上前招呼。
聽明來意,他答應當即就辦。
幾天過後,不見趙忠明動靜。
王志山再次前往。
這次,趙忠明面露難色。他指了指站在廚房裡張羅的劉惠芬,壓低了聲音:
“王師,不是我不幹,是這年頭,咱男人說話不頂事了;家裡有媳婦掌權,我好說歹說,她不聽,拿她沒辦法。要不,你找她試試?”
王志山叫出劉惠芬。
劉惠芬先是一語不發。問急了,她問:
“别人家可做?要不,就我家開這個頭,怕是要不得?”
趙忠明在一旁插了嘴:
“哎呀,既然人家王師都找上門來了,一幅标語,值不了幾個錢,你就不要啰嗦了。”
劉惠芬心裡有氣,對着趙忠明一頓劈頭蓋臉,罵了起來:
“什麼我啰嗦?你一天到晚正事不幹,現在跑來這裡當幹鴨子?早些時候,你幹什麼去了,要我一個婦道人家,既當老闆、又當小工的,跑前跑後,忙個腳不落地;你倒好,隻當甩手掌櫃,落個清閑自在!現在有事,你就跑來當幹鴨子?(筆者注:幹鴨子,當地方言,原本公鴨,代指多嘴的人)”
趙忠明不好發作,忍了又忍。
王志山一看昔日的劉惠芬當上媳婦換了臉,心想,這女人怎麼從姑娘變成婆娘,就成了廟主兼主持,不僅攆和尚,還變得這麼不明事理了呢?他歎口氣,問:
“那,這事你小惠芬倒底啥态度?跟你打交道我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有些大道理,不用我再磨嘴皮子了吧?這事去年我和你簽過字,是你要我同意你家不訂稅務宣傳雜志,但必須幹一件稅收義務工。你當時怎麼拍胸脯保證的?現在好了,到你履行承諾了。幹與不幹,你給個痛快話。要是不幹,我不由由着你來。這麼點事你不配合,還一天天談什麼識大體、懂事情!”
小惠芬低頭抹桌子,屁股對了兩男人。很明顯,她雖然不張口說話,卻以這種方式,在下逐客令。
離開如春飯店前,王志山耐下性子,叮囑她:
“你三天内挂出标語。就當你體諒我。要是這事你不配合,裡頭的輕重,你自己掂量。好說不聽,我會采取行動的。别到時候,怪我翻臉不認人。”
小惠芬不為所動。
王志山向董留成彙報了此事。征得按董留成同意,他停了如春飯店的發貨票。
沒了發票,如春飯店一片混亂。
趙忠明發了威,噼頭蓋臉,罵得劉惠芬不敢吭聲。劉惠芬挨了罵,跑進國稅分局,一說二哭,要王志山供發票。王志山問她,标語的事情怎麼說?劉惠芬說她馬上去辦。這次王志山沒有聽她的,狠了心,讓她回去,等什麼标語挂出來了,什麼時候再來要發貨票。
劉惠芬心裡憋火,當着王志山的面哭了。
王志山心下難受,揮揮手,劉惠芬抹着淚走了。
劉惠芬的标語動作慢了些,在隔壁的趙忠燦飯店挂出标語之後,她的依舊沒挂出來。這下王志山火了,再不肯供飯店發貨票。
飯店難以為繼。年邁的老東家坐不住了。老趙老伴在子女們的攙扶下,巍巍顫顫,走進國稅分局,一把年紀,代子女們受過。
最終,如春飯店的标語挂了出來。
與如春飯店話旗鼓相當的另一家柳樹灣飯店,依舊沒有挂出來。
它是與如春飯店犄角的老字号餐館。
老闆夫婦年老卻膝下無子,由老闆專心下廚,其餘事情交由老闆娘打理。
王志安排飯店的宣傳标語,老闆娘還在觀望。
王志山對它沒有停供發票,還是一步升級,直接調高了稅。
老闆娘慌了神,托上王興正找王志山求情。王志山讓王興正帶話給老闆娘,要她立即挂她布标,以觀後效。
這下老闆娘動了手,不僅挂出了布标,還自己請人寫了标語,将飯店張貼得花花綠綠。
兩家飯店帶頭,各家餐館紛紛效仿。
五顔六色的稅收宣傳标語和布标,将小鎮裝扮一新,在草枯土黃的幹燥春季尾巴,迎風飄揚,格外喜慶。
外地人走進小鎮,仿佛融入了一股濃濃的喜慶氛圍。人人擡頭各種各樣的标語前,耳目一新,不住問當地人,是什麼節日?
另一頭,董留成帶人去了小鎮的小學、中學,以及江海第二學府的江北中學。
一撥人要搞一場校園稅收征文和演講比賽。
征文持續一個多月。
董留成來往于各學校。進了學校,他走進不同的班級教室,對着台下的雙雙眼睛,開啟了一場又一場的激情演講。
一篇篇稅收征文,如同雪花般飄來。
收到征文,董留成不忘與小作者交流、對話,評出優勝作品。
末了,他找到張興福,說服他撥出一筆資金,用于征文頒獎。
國稅分局的獎狀和獎勵,經學校之手,交到獲獎者手中。
征文在小鎮掀起了一波高潮。高潮之後,是整個稅收、稅法宣傳的重頭戲。
像是所在大戲的最後,都有壓軸好戲一樣,稅收演講比賽成了最後的核心。如果說滿城的宣傳标語隻是營造氣氛的話,那麼,征文算是給大戲熱身。經過征文的熱身,學校層層選拔,選出佼佼者,代表學校進入總決,成了人人期盼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