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巨大的招聘海報,貼到了江北熱鬧的電影院。
貼出海報前,張興福一口咬定,這麼苦的工作,又是臨時工,招不到人。
海報張貼一天過後,他沒想到的一幕出現了。
應聘者絡繹不絕,找上門來。
留在海報的聯系方式,是王志山和董留成的傳呼機。傳呼機在安靜一天過後,此起彼伏,響個不停。
原本張興福準備親自面試的計劃,因應聘者衆多,臨時取消,交給了王志山和董留成。
不大的會議室,被圍得水洩不通。
王志山與董留成一陣嘀咕,認定由父母帶着來的,多半是媽寶或者爸寶,都成年人了,還離不開父母,不堪大任,勸他們回去最好。
為此,兩人将帶孩前來的父母們,單獨請進會議室,留孩子們接在門外,說了臨時工助征員沒有轉正可能,你們不能聽風便是雨,誤了孩子的大好前程。吃苦不說,收稅這活不好幹,輕則受罵,重則受氣挨打。孩子們不懂,你們可得給孩子打好這一預防針。
此話一出,不少父母面面相觑。
其中一位名叫趙仁毅的,借着自己是鎮磷肥廠的會計,和王志山、董留成熟絡,将兩人拉到一旁,再次問兩人所說是不是真的如此?
被告知真人面前不說假話,趙仁毅第一個起身,拍拍屁股走了。
另幾位信誓旦旦、說送孩子來是圖個鍛煉,讓孩子接觸社會的,一看張仁毅走了,跟着也走了。
餘下應聘者,由董留成叫着名,順序進入面試。
首位應聘成功的,是一位名叫李行春的小夥。
李行春身材高大,人未結婚,是個毛頭小夥。說起自己的經曆,他張口提及他的父親在過以前的江北稅務所,幹的不是别的,正是當年的臨時工助征員。
一聽他的經曆,董留成準備錄用,卻被王志山一把按住,問李行春:
“你在哪裡高就?”
李行春坦言:
“我在化肥廠的打了一份工,來稅務局面試助征員,是我的兼職。”
一聽是兼職,王志山愣了,決定不再錄用。
李行春怔住了。他不知道王志山要的,是專職。為了謀得這份兼職,他磨上了。
招聘一天不結束,李行春一天不走。
時間已是天黑。李行春看到兩人下班上了宿舍,上了樓。他跟着上了樓。
在宿舍樓,他找了王志山,說他會憑一份初心,與父親一樣,與稅務局同甘共苦;實在不行,他辭了化肥廠的工,來專職。
王志山沒有想到他會如此執着,被打動了。
第三天,他為李行春辦了入職。
王志山告訴李行春,真正讓我看中你的,不是你爹在我們稅務所幹過,是因為你在十公裡外的化肥廠打工,風裡來雨裡去,沒有落下打工的活。
另一名被挑中的,名叫趙海。
趙海在許多毛頭小夥面前,身後多了媳婦和孩子。孩子背在媳婦背上,在生病。
張興福看到他拖兒帶女的,不時眨眼示意王志山和董留成,這人不可錄用。
可面試下來,趙海雖在家務農,人卻實誠。
最終,兩人不顧張興福反對,決定錄用趙海。至于他是不是拖家帶女的人,海報上沒有提及,不成為棄之不用的理由。再說了,當臨時工助征員,知艱識苦的好,趙海家裡困難,肯定吃過别人不能吃的苦,是我們要的人。
一看兩人衆口一詞,張興福不好反對,讓趙海辦了手續。
手續辦下,第二天趙海上班來了。
趙海來後的第一件事,是紅着臉,悄悄找上王志山,說自己孩子發燒,他準備要帶孩子去一趟衛生院,可錢沒有帶夠。
沒有多餘的話,王志山上樓翻出存折,回到樓下,交給了趙海。
趙海愣住了。他沒想到,借錢有借存折的!為此,兩人推搡着,任憑王志山好說歹說,趙海不肯收。
最後王志山拉下臉來,說你怎麼這麼不丈夫?敢來稅務局收稅的人,連拿存折的膽都沒有,我敢借,你不敢收,你幹什麼?
拗不過王志山,趙海哆嗦着,帶孩子去了衛生院。
第三人應聘成功的,是李志友。
李志友是應聘中為數不多的退伍軍人。他退伍後務農在家,前來國稅分局應聘,一番面談,他的一身力氣,被王志山和董留成相中。問李志友及家人情況,李志友說是相中了對象,就差結婚迎娶。
兩人看李志友話少人實誠,為他辦了入職手續。
招聘結束,三名助征員齊齊進了個體組。
王志山帶領三人,先作培訓,接着便上了街頭上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