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又扯遠了,你看我這!”劉力群拍了一下大腿,趕緊又往回說,“挖個水塘倒也不是什麼大事,西窪自從分給咱們,村裡人常去割草撿點柴火,也就沒别的了。但要說到賣地,倒還沒個先例。”
“沒有先例也不打緊,萬事都有頭一遭。” 蔣天旭想了一下,斟酌道,“要不這樣,叔您先跟大夥兒商量商量,看着先給個價兒,我再跟悠然那邊說項,最後成不成咱再看。”
劉力群聽了呵呵笑兩聲,拍着蔣天旭肩膀道:“成,果然是大小夥子了,辦事有個章程了,不像我家柱子,幾年了也沒個長進。當初真該讓他跟你一起走的,好歹見見世面。”
當初朝廷征兵,濟陵縣作為逾幾千戶的上縣,征滿百餘人的隊伍其實并不難,因此縣裡一開始沒有強征,先從超過三個成丁的人家自願報名。
細柳村除了蔣天旭,也有其他兩個想要入伍的,其中就有劉力群的大兒子劉青柱,然而因為家裡哭天搶地的百般苦勸,隻能作罷。
蔣天旭知道劉力群隻是随口感慨,并不是真的後悔,因此隻笑一下,也不接茬,又說道:“還有個事,想了一下也隻能麻煩叔了。”
劉力群笑道:“什麼麻煩不麻煩的,你說,隻要叔能辦的,肯定都幫你辦。”
蔣天旭便把分家一事說了。
劉力群聽了有些驚詫,問道:“這是你的主意?還是你爹他們?”
不等蔣天旭回答,他又啧的一聲,皺眉道:“你這剛回來!再說還沒成親,分的哪門子的家啊?這老蔣,真是,這叫什麼事兒啊!”
蔣天旭隻能又解釋兩句,劉力群見蔣天旭主意已定,又想到他那後娘出了名的口甜心苦,說不得有什麼不好開口的難處,隻能點頭同意。
“既這樣,趕早不趕晚,我過午去跟餘伯和你田叔他們說一聲,明兒個一早一起過去。”
分家這種大事,一般由族中長輩主持,然而像蔣天旭家這種獨姓獨戶的,一般就由村正主持了。幸而劉力群為人正直,做村正這麼些年名聲也不錯。
蔣天旭點頭道謝,又商量了一回在西窪選地建房子的事兒,便和葛春生告辭離去。先回家跟蔣慶豐兩人說了明天分家的事,又帶上工具往西窪去了。
馮春紅心中竊喜,表面上卻又開始裝出一副噓寒問暖的樣子:“大旭,你不要怪我早上說話不好聽,我這也是沒有辦法,再說早點分好,你倆也能安心開荒不是,就算分了家咱也還是一家人嘛。”
葛春生見她又一個人唱完一出獨角戲,不由有些佩服。等兩人走遠了,他搖着頭感歎道:“你這後娘可真是個奇人呀,她天天這麼一出一出的演不累得慌嗎。”
蔣天旭微微扯了一下嘴角,回道:“習慣了吧,隻要在外人面前,永遠都是這副做派。”
“也沒個人理她,她怎麼就能這麼若無其事的一個人說下去的呢。”葛春生還是不解,半晌笑道,“诶算了,咱也不管她了,橫豎這幾天就分出來了,呵呵。”
到了西窪,兩人先看了看燒完荒的地,便忙活起建房子的事來,清理、平整後還得挖土墊高,光是挖土就得兩人幹一天了。
沈家今天全家出動,一大早就到鎮上了。今天十五,是安陽鎮的大集,周邊十幾個村子的人都會來趕集,李金花昨天之所以讓阿陶把菜都收了,也是想着今天到集上賣。
為了占個好位置,李金花早早起來收拾,好在新村離着鎮上不遠,四人趕到時來趕集的人還不算太多。
沈悠然把闆車豎着停到一個檔口,車尾向街,拿石頭把輪子頂住,再用木棍把闆車四角支撐起來,就成了一個簡易的攤位。
阿陶把還睡着的沈悠明,輕輕放到竹推車上,又把他推到闆車下面,露出個小腦袋。
沈悠然和李金花已經把收拾幹淨的青菜、瓜果等分門别類地打理好,整齊地碼在鋪着幹淨草席的闆車上,看上去幹淨又新鮮,還沒擺好就有不少人來問價格了。
李金花笑得合不攏嘴,邊收錢邊跟沈悠然念叨:“你趕緊看着買東西去吧,趁着人少趕緊買好,這裡有我和阿陶就行。”
沈悠然答應着往街上走,他盤算着做豆腐腦要用的東西,先買了石膏和鹽鹵,因拿不準哪個點出的豆腐更适合做豆腐腦,沈悠然打算都買回去試試。
沈悠然又把集上的攤子都逛了逛,先買了一些花椒、八角、肉桂、陳皮等大料,又買了幾副木碗木勺并兩個小桌闆,拿陶罐裝了半斤香油。
等他回到自家攤位上時,最忙的時候已經過去,沈悠明也已經醒了,正坐在闆車邊上,來回晃蕩着小短腿,賣力的幫着吆喝:“賣菜菜喽,新鮮又幹淨的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