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悠然輕輕撫摸着他後腦勺:“這都是小事兒,沒關系的,人沒事兒是最重要的,剩下的帶回去給大家夥兒分一分。”
他一彎腰把一直扒拉着往上竄的沈悠明抱起來,又對阿陶和鄭聰囑咐:“下次再遇到這種事情,如果有把握直接跑掉,一定要及時跑,千萬不要顧忌這些錢财外物,記住沒?”
見兩人都乖乖點頭,沈悠然又笑道:“好了,打起精神來,趕緊收拾收拾東西,等會兒先去糧油店把白面和油買上,再去鐵匠鋪裡挑兩口鐵鍋,咱就回家了。”
“成!”
沈悠然故意扯開話題,轉移兩人的注意力,讓阿陶和鄭聰緊張了半晌的神經慢慢放松了下來,不再糾結這件事,轉身收拾起東西來。
等從糧油店出來,見兩人神色不再緊繃,臉上已經有了笑模樣,沈悠然這才稍稍舒了口氣,但他自己卻不敢掉以輕心,這件事處處透露着古怪,還是得想辦法搞清楚怎麼回事才行。
不過他不打算讓兩個小孩再跟着擔驚受怕了,既然來鬧事的人是差役認識的,那後面打探起來應該不會太難,他打算回家先跟蔣天旭商量一下。
路上沈悠然專門囑咐,未免李金花擔心,上午擺攤發生的事情先不跟她說,沈悠明配合的點頭:“記住啦,我不跟奶說有壞蛋,大壞蛋被吓跑了。”
阿陶和鄭聰也跟着點頭。
等回到家,李金花注意力全在新買的鐵鍋上了,臉上的表情又是心疼又有些興奮,摸着鐵鍋直啧嘴:“诶呦你說說,這一口鐵鍋就要快二千錢,這還一買就買倆,這得多貴呀。”
葛春生在旁邊跟着感慨:“可不是,這仗也打完大半年了,這物價咋還能這麼貴呢。”
沈悠然招呼蔣天旭幫忙,把車上的東西一樣樣往新蓋的廚屋裡搬,邊回頭笑道:“咱這鍋是用來炸油條的,得耐用,特意挑的好鍋。”
他又擡胳膊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除了家裡用的還得備着一口出攤用,幹脆一起買了,還能便宜些。”
蔣天旭看他想解扣子,從衣架上取了布巾遞給他:“就擦擦汗吧,衣裳别解了,涼了汗容易生病,擦完到屋裡坐着歇會兒,我去把新鍋架上。”
沈悠然今天也穿了夾襖,一路拉着闆車回來又搬了幾趟東西,大冬天的倒是給熱出一身汗,他接過布巾擦擦汗,卻也沒回屋歇着,亦步亦趨的又跟到廚屋裡。
新蓋的廚屋比之前的草棚子寬敞許多,畢竟以後是要做吃食生意的,廚屋可是重要的生産場地,沈悠然特意讓人往大了蓋。
一進廚屋,最顯眼的就是中間一米高的長方形大台子,這是沈悠然特意模仿現代農村廚房設計的中島台,兩米多長一米多寬,能同時圍幾個人幹活,台面和竈台一樣,鋪了一層青磚,雖說造價不菲,但确實方便又幹淨。李金花正拿了木盆和幾個碗,在台子上一勺勺盛剩的豆腐腦。
西北角是有兩個竈眼的竈台,煙囪沿北牆往外,牆另一邊連着李金花屋裡的火炕,一天光煮豆漿做飯燒的火,就夠火炕熱一晚上的,根本不用單獨燒。
除了竈台和中島台,沈悠然還沿東牆壘了排置物架,水缸也從院子裡搬進來放到了拐角處,還專門在裡邊隔了一間屋子放石磨,整個廚屋雖然大,也算得上滿滿當當了。
蔣天旭把新鐵鍋沿着靠外留好的竈眼往下放,來回轉動幾下放穩當,回頭對沈悠然笑道:“大小正好。”
“特意比着咱家鍋的大小挑的,”沈悠然也湊近來回看了兩遍,“畢竟竈眼是按那口鍋的大小留的,要是買的大小不合适,還得重新壘,怪麻煩的。”
蔣天旭點點頭:“一會兒吃完飯,和點泥,沿着鍋一圈封上就成了。”
李金花接過話:“明兒個再封泥吧,正好昨天集上買回來兩塊帶皮豬肉,明兒個趁着晌午暖和,先用豬皮把兩口新鍋清一清。”
蔣天旭點點頭:“那也成。”
李金花又笑呵呵指揮道:“留下這小半盆豆腐腦放鍋裡熱一熱,一會兒咱自家吃,剩下幾碗我和阿陶給你錢奶奶他們幾家送去吧,我瞅着今兒個剩的比前幾天更多了,是不是天一冷,在街上吃的人都少了?”
阿陶剛從院子裡進來,聽到這話下意識看了沈悠然一眼。
蔣天旭掀開鍋蓋,把盆子端到篦子上,見阿陶神色有些奇怪,也跟着看向沈悠然。
沈悠然面色如常,笑着解釋道:“街上人倒是不少,不過吃豆腐腦的确實不如之前多了,這天一冷,人都願意吃些熱湯熱水的,那湯餅羊肉湯,生意都比之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