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人贓并獲,前後隻用了五天時間就偵破了這起案件,而且還替蘇家追回了大半贓款。
兩個犯人落網後,也許是為了脫罪,很快就供出了周氏兄弟。事實上,他們也不傻,知道那倆兄弟沒安好心,但是他們是輸紅了眼的賭徒,為了錢就什麼都顧不上了。
周氏兄弟被捕後,又指認了張福全是整件事情的主謀。
一起搶劫案就這麼被警察順藤摸瓜,揪出了一串壞蛋。連是非不分的張寡婦也沒跑掉,從今以後,隻能乖乖陪着他兒子一起吃牢飯去了。
當蘇家得知了盧向陽的父親和大哥為自家這個案子沒少費心,又聽說盧家人喜歡自家的鹵味後。李翠英特地熬了半宿夜,做了兩隻鹵雞、兩隻鹵鴨和幾斤特色鹵香腸,讓蘇麗珍轉交盧向陽,算是自家的一點心意。
盧家也是有心人,感念蘇家的真誠,自此以後,不管蘇家是在外擺攤還是開飯館,盧家父子都時常招呼同事、朋友去光顧,連帶幫蘇家人趕跑了不少“蒼蠅”“臭蟲”,讓蘇家人感激不已。
當然這是後話。
在傷害小麥的兇手伏法,連背後主謀的張福全母子和周氏兄弟也被清算後,蘇家一家三口,不,現在是四口了,頓時都覺得神清氣爽,好像連這十二月裡的寒風都不那麼凍人了!
這樁壓在心頭的大事解決後,蘇麗珍接下來開始思考開店的問題。
是的,她想盤下一家門店,開一間專賣鹵味和小吃的小店。
本來之前這個打算隻是處于計劃階段,她還不太着急,但是經過這次的事之後,她的想法徹底變了。
有些事必須做長遠打算,有一間固定的店鋪,無論是對生意的穩定、客源的開拓,甚至是家人的安全保障都有好處。
此時正是大課間,她随手打開一本平時專門做摘抄用的筆記本,翻到其中一頁,那上面是一則鳳城晚報十月份刊登的新聞,被她裁下來做成了剪報。
新聞報道了今年十月,我國第一家私人飯館在首都成立,飯館開業當天,周圍許多食客前去品嘗。
雖然文章的措辭一度比較含蓄,但一張随報道刊登的照片上,卻清晰地顯示出當天的飯館内座無虛席,門口處更有許多人排隊,這場面絕對稱得上火爆!
首都這第一家私營飯館的成立,傳遞出了一則信号:國家認可并支持個體經濟的發展模式。
它在告訴世人,眼下這種模糊不清、不上不下的局面不會一直存在,相關的規劃和具體實施細則今後也必定會逐步完善,相當于給廣大個體戶們吃一顆定心丸。
蘇麗珍當初第一次看見這張報紙的時候,就動了開店的心思。
隻是在做生意這方面,她這輩子也是摸着石頭過河,原想着自家滿打滿算隻有幾個月的擺攤經驗,怕到時有什麼閃失,不如再多擺幾個月,從冬到夏,做滿一整年,那時也能更穩妥些。
可現在,她改變主意了!
她想盡快擁有一家穩定的店鋪!
如果店鋪能順利開成,她還想再就近找一處房子搬過去,租或者買都行。
他們現在住的地方雖然也不錯,但是離客運站還是有些遠了。而且從馬路下來後,到家還要走上七、八分鐘的胡同小道。那條坑窪的黃土道,每到雨雪天都分外難走,夜裡沒有燈,一個不好還要摔跟頭。
當然,她這會兒興興頭,計劃的有滋有味,但眼下無論是開店還是住房,合适的房子一時半會兒并不好找。
就拿店面來說,即便她别的要求都不提,隻需要新店的位置距離客運站足夠近,單是這一點就很難達到了。
再加上現在接近年關,别說賣房,租房子的也不多。
蘇麗珍心裡歎氣,還真是天時、地利,一樣都不占。
不過她也沒灰心,這幾天她每天探望小麥姐姐的時候,來回都會特意經過客運站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