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訓是國乒備戰國際比賽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隊員們需要進行系統的訓練,提升體能、技術和戰術水平。
一天兩練,一天三練,下午那一練還抽出來比賽,大強度訓練周期讓陸筝累的夠嗆,好幾次晚訓時她覺得自己的身體和靈魂已經分離。
她的身體在打球,腦子已經停止轉動了。
每天兩眼一睜就是打球,每天都有比賽,每天都要體能訓練,呵呵,每天都在破防。
以上是弱雞陸筝痛苦的心聲。
好在冬訓開始前所有人的手機就統一上交了,不然陸父陸母知道這麼個情況,可不得心疼死。
陸筝:自己選的路,哭着也要走下去嘤嘤嘤…
看過陸筝和鐘承翊那場球後,二隊許多隊員似乎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不少人被她打下去時都非常平靜。
得虧有那一場球,大家對陸筝的實力有了預知,跟她打球時不論輸赢都能保持一顆平常心。
對,她年紀小。
是,她學球沒幾年。
但她和男隊的鐘承翊打得有來有回啊!
所以哪怕輸了心裡也沒那麼難受,能有個理由說服自己,她确實厲害。
經過一周的角逐,二隊前三名産生:陸筝,徐夢,朱玉真。
陸筝在最後PK徐夢時以4-3獲勝,最後一局二人打到14:12,緊張刺激。
輸球後徐夢短暫的emo了一陣,但很快收拾好了心情,一如往常帶着陸筝去食堂吃飯,還給她夾了個大雞腿。
“筝筝真棒,好好長大,以後會更棒!”
徐夢5歲開始學習乒乓球,其實隊裡很多人跟她一樣都是從小學球,輸給半路出家的陸筝,誰都會心裡不好受。
每個運動員都希望自己是勝利的,領先的,脫穎而出的,在徐夢從小打乒乓球的曆程中,她一直也被周圍人稱作天賦超群,但這種天賦在國家隊變成了平平無奇的東西,每個人都天賦超群,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裡的主角。
可陸筝讓她看見,天賦也分三六九等,主角也能是很多人劇本中的主角。
如果她們有30%的天賦,那麼陸筝就有60%,甚至更多。
誠然,現階段她們付出的努力一定比陸筝多,可天賦決定的是上限,努力決定的是下限。
雖說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還達不到考慮天賦的程度,但她們達到了,這種時候就會明白天賦的重要性。
打個比喻,此時的徐夢處在上升期,但陸筝是坐火箭上升的,從她進隊的這段短暫時間裡,每天和她訓練、比賽,看她擊敗一個又一個對手,徐夢知道自己正在慢慢被超越,直至處于下風。
她太快了。
徐夢也看開了。
好在這個人是陸筝,到那時賽場響起的還是《義勇軍進行曲》,升起的還是五星紅旗。
比起這個,個人輸赢不算什麼,難受難受就過去了。
說說第三名朱玉真。
陸筝第一次和她交手時就有預感,這個15歲的小姐姐很厲害。
她的球風穩健,特别會用落點的變化制約對手。
果不其然,她拿到了最後一張升級卡。
結果出來的第二天,陸筝三人就又去抽簽了,無縫銜接到一隊的直通賽,根本沒有緩沖的時間。
她們要先順利通過第一階段比賽,确保不會成為後八名打回二隊,那時才會給她們分配一隊的教練,正式升級。
有人上位就會有人下位,國乒隊的新舊更替就是這樣,後浪翻過前浪,把前浪拍打下去。
如此生生不息,赓續傳承,熠熠重光。
第一階段分組的四個小組中,前三組都有一個種子選手,一組羅曉溪,二組方穗禾,三組鄧琳,隻有四組水平均等。
不過這個均等要打上一個問号,因為陸筝在四組。
大家對種子選手的标準是根據上個月的世界排名決定的。
每組六人進行小組循環,每人打夠五場,勝場積2分,敗場積1分,積分靠前的兩名出線晉級八強。
陸筝五場全勝出線,徐夢分在鄧琳組,隻以2-4輸給了鄧琳,拿到9分,也順利出線。
朱玉真就不太順利了,在羅曉溪組一場都沒赢,隻拿了5分,排在小組最末位,将要進行最後一搏留在一隊。
朱玉真每場的比分基本都是1-4,還有一場0-4,陸筝得知後有些詫異,她覺得朱玉真的實力不至于此。
“唯一的解釋可能就是心态沒适應吧。”徐夢和陸筝在食堂吃飯時說起這件事。
徐夢的猜測不無道理,她和陸筝一樣認可朱玉真的實力,畢竟當了一年的隊友了,打成這樣隻能說是心理原因。
朱玉真在2010年1月進入二隊,不如徐夢磨砺的久,也不如陸筝天賦異禀,驟然進入一隊就和前輩比賽。
她第一場對上的便是羅曉溪,打出0-4,也許是開局不順影響了她,使得之後的比賽都處于失敗的陰影下,發揮失常。
并不是說一隊的前輩本就該打不過她,而是她輸的比分太不好看,每一場都不好看,不像她平常的水平。
毫無還手之力。
抗壓能力是教練組決定是否啟用某個運動員的重要考察指标之一,此時的朱玉真就是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