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讨價還價啊,不選也不行,那我就直接去敲門了。”鐘承翊還沒出聲,陸筝又追加了一句,直接把路堵死。
看似兩個選擇,其實沒有選擇,總不能真的去把李國倫叫起來。
“這種話你跟誰學的。”鐘承翊的聲音帶着一絲戲谑和無奈,他看着陸筝堅定的眼神,知道她跟自己一樣也是個固執的人。
“你管那麼多呢。”不過一秒,陸筝的小孩子心性又冒頭了,張口就是怼,她也意識到這一點,咳嗽了兩聲重整旗鼓:“沒時間跟你耗,快點選,我就數三聲。”
“一……二……”
他歎了口氣,沒想到會被一個小丫頭片子拿捏住了,真拗不過她。
陸筝VS鐘承翊,陸筝KO。
一般情況下打公開賽隻帶兩個隊醫,一個負責男隊,一個負責女隊,遇上奧運會這類限制人數的大賽,隊醫隻能去一個,而這個名額從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始就一直被袁明朗包攬。
袁明朗是著名的中醫按摩專家,目前主要負責國乒女隊,他在2003年成為國家隊正式聘用的隊醫,從2004年開始,袁明朗一直是國家隊帶進奧運村的隊醫,成為了國乒的“奧運吉祥物”。
大半夜接到陸筝的電話時,袁明朗的第一個念頭并非被人打攪了美夢,而是大事不好,困意在看到來電顯示的那一刻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雖然明面上掩飾的很好,但作為隊裡的元老人物,袁明朗大概能看出點門道,林立骅想把陸筝打造成女隊的領軍人物,就像男隊相中馮戎一樣。
2010年央視紀錄片《奧運會記憶》中,解說詞是這樣寫的:“馮戎18歲時就有世界冠軍的頭銜,他從小就被當作中國男乒未來的領軍人物重點培養。”
馮戎的主管教練秦砺鋒也在鏡頭前說道:“整個教練組都非常看好他,他對乒乓球的理解,對事業的執着,對乒乓球的悟性,可以說在他的同輩當中是出類拔萃的,把他塑造成男隊以後的領軍人物,這個大方向是不會改變的。”
詞不是随便寫的,話不是随便說的,也許不久之後,林立骅也會在某個官方紀錄片中這樣描述陸筝。
而此時此刻,德國公開賽就是陸筝走出的第一步,哪怕不是最重要的一步,也絕對馬虎不得。
還有六個多小時就開始正賽了,這會兒突然打來電話,可千萬别是出了什麼身體狀況。
比起敲門,陸筝選擇先打電話,動靜越小越好。
得知是鐘承翊發燒,袁明朗也是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但他給鐘承翊倒水時還是忍不住唠叨了兩句:“再怎麼樣身體是自己的,别折騰自己。”
發燒不報,鐘承翊不是第一次了,平時訓練也會偶爾發燒,燒到38度5以上他才會告訴教練,不然都是自己挺挺就過去了。
同屋的另一位隊醫孟磊也醒了,正捧着一盆冰水進門。
比賽在即,最好還是不要攝入藥物,所幸是低燒,優先采取物理降溫。
鐘承翊躺在袁明朗的床上,孟磊把濕毛巾貼在他的額頭上,難免也數落了他幾句:“平時忍着,比賽也忍着,等哪天燒出心肌炎你才能長記性。”
說完後又趕緊呸呸呸了三下,将心肌炎這個壞詞甩出去。
鐘承翊緘默不語,一副任打任罵的可憐樣,他知道孟磊這是在關心他,雖然語氣嚴厲,但眼神裡滿是擔憂。
袁明朗端着水杯走過來,遞給鐘承翊:“喝點水,補充點水分。”
他的眼神裡也透露出一絲責備,但更多的是關心。
這孩子就是倔得很,訓練倔,生病也倔。
鐘承翊接過水杯,小口小口地喝着,他能感受到水溫适中,正好能夠緩解喉嚨的不适。
“我說你也是胡鬧,大晚上的不睡覺出來瞎跑,得虧碰上承翊了。”把鐘承翊安排妥當後,陸筝也收獲了袁明朗一波“責備”。
“你以為酒店裡面就安全嗎?萬一碰上個喝多了的老外,或者就是不懷好意的人,哭都來不及!”
“别看我,把頭給我低下去!”
陸筝原本正禮貌性的注視着袁明朗,被這麼一喝立刻低下頭,還吐了吐舌頭。自己的行為确實有些魯莽,但她還是忍不住辯解:“我就出來這一次,也沒跑遠,打完電話就會回去了。”
袁明朗知道陸筝的性格,但這次他不得不嚴肅提醒:“比賽期間,安全第一。你這樣亂跑,萬一出了事,不僅影響你自己,還可能影響整個隊伍。”
陸筝點了點頭,她明白袁明朗說的在理:“不會有下次了。”
其實最主要的問題在于陸筝年紀小,又是個女孩,反觀同樣半夜不睡覺的鐘承翊,袁明朗就沒訓他不注意安全。
陸筝被訓,鐘承翊實打實看了個熱鬧,嘴角都揚起了弧度,被袁明朗一瞪,他又立馬恢複認錯的表情。
“好了,他就睡這了,你也别杵着,我送你回去。”袁明朗看了看時間,已經快四點了。
“噢,等等!”陸筝從床上跳落地,從口袋裡翻出手機打開撥号界面,遞給鐘承翊:“存一下你的手機号吧。”
陸筝的通訊錄目前沒有任何一個男隊成員,連李國倫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