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第二輪直通賽競争開始,男隊先打,女隊後打。
首先場館就這麼大,其次是為了賣票分散場次,這也給了陸筝當觀衆的機會。
男隊第一輪直通中,最大的意外莫過于兩位老将汪克明和馮勵未能出線,僅獲得第10名和第11名的成績。按照規則,他們直通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哪怕第二輪直通賽獲得冠軍,總成績也幾乎不可能達到标準。
“三虎将”的時代真的要過去了嗎?
盡管希望渺茫,但賽前接受采訪時,他們都堅定地表示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拼,把目标放低到小組出線。
老将們多年征戰,身上都帶着傷病,汪華深受腰傷困擾,汪克明的肩傷影響發揮,馮勵的手腕有疲勞性損傷。
他們不是簡單地輸給了崛起的新人,更是輸給了時間,輸給了年輕的自己。
競技體育的殘酷,在于它不會因為你的輝煌過去而對你寬容。
身體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衰老,但對于那些站在巅峰的運動員來說,他們内心深處永不休止的好勝心和欲望,永遠不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減弱。
汪華在第一輪直通賽中取得了第一,然而本次小組賽和馮戎PK時再度拉傷了腰,盡管他堅持比賽,但還是倒在了馮戎的拍下。後續的比賽他也堅持上場,最終在1/4決賽中以2-4負于鐘承翊。
汪克明也在小組賽的最後一輪被袁辛4-1擊敗,不過還是以小組第二的成績出線,緊接着半決賽中不敵鐘承翊,止步四強。
相比于汪克明和汪華在小組賽遇上強敵,馮勵的運氣要好很多,同組中幾乎沒有敵手,輕松出線。雖然小組賽相對順利,可八強名單出爐後,大家都為他捏了把汗……他要是想得第一名,必須要連過馮戎、鐘承翊,袁辛三關,看着是三場挺慘烈的戰役,不是嗎?
陸筝和方穗禾是從八強戰開始圍觀的,姐妹倆為了看比賽一唱一和磨了林立骅将近半小時,好不容易才說服林立骅調整她們的訓練時間表。
4-1戰勝袁辛後,馮勵半決賽和馮戎接着打,開局馮戎就打出了2-0的優勢。
看台上的陸筝情不自禁捏了捏書包上的兔子耳朵。
别誤會,她隻是單純的眼饞馮戎的發球技。
馮戎靠發球拿下了5分。
四舍五入就是他的每一輪發球局都能拿到1分。
更重要的是,發球的姿勢也挺好看的。
陸筝:好看,好用,喜歡!
順帶提一嘴,她看上鐘承翊的反手擰拉也很久了。
陸筝正在星星眼,馮戎又靠發球拿下一分。
他先是引拍準備發球,從大幅度的動作來看很有可能是一個正手側旋發球,所以馮勵在接發球的時候準備采用側身的方式沖擊。可是馮戎在觸球的瞬間突然改變了拍型,把球發向了馮勵的正手位,成了直線長球,球的弧線非常平穩,将近落在了球台的底線處,直接得分。
這種發球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突然性和迷惑性。
當對手以為馮戎要發斜線或者側下旋時,他在觸球的一瞬間改變拍面的角度,把球的落點送到了直線的位置。
整套動作行雲流水連貫流暢,不到最後一刻根本不知道他會偷直線。
袁辛:我就說他心眼子多得很!
以陸筝的學習能力,她能夠捕捉到動作的精髓,但做不到馮戎這麼得心應手。
在乒乓球的世界裡,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背後,都蘊含着無數的細節和技巧。
學某種球的打法要考慮很多東西,不僅是動作,還有站位、抛球的高度、擊球點、拍面角度、手腕發力等等。
站位的選擇,決定了對球的控制範圍;抛球的高度,影響着發球的旋轉和速度;擊球點的把握,決定了球的落點和力量;拍面角度的調整,影響着球的飛行軌迹;手腕發力的控制,更是發球變化的關鍵。
這些要素相互交織,構成了乒乓球技術的複雜性,因此陸筝能先有個形似已經算是天賦異禀了。
她所掌握的每一個球,都是通過無數次的嘗試、失敗和改良得來的。失敗對她來說,就像是家常便飯,隻是這些艱辛的過程,往往不為人所見。
就在陸筝打着小算盤籌謀怎麼學藝的這會功夫,場上的形勢變了,馮勵積少成多一分一分的追,完成了“讓二追四”的逆轉。
陸筝和方穗禾為這位老将獻上了熱烈的掌聲,但陸筝一心二用,鼓掌的同時眼神還在往馮戎身上瞟。
沒記錯的話,他似乎是個很好說話的人。
袁辛:呵呵,又騙到一個(攤手.jpg)
當晚10點,決賽,馮勵VS鐘承翊。
馮勵又是在落後兩局的情況下連勝三局,雙方打至3平,正當所有人都認為他要重振“三虎将”風采的時候,鐘承翊爆發了。
第七局以7:0強勢開場,抓住馮勵在關鍵時刻敢于側身的特點,變中間正手位的直線、拉正手空當的斜線,讓馮勵在決勝局崩潰。
11:3鎖定勝局。
“看他打球挺費心髒的。”陸筝從包裡掏出兩塊黑巧克力,拿了一塊給方穗禾。
方穗禾很少吃甜食,所以她帶的是純黑巧克力,口感微苦。
她帶了一堆小零食,誰知道比賽這麼膠着,壓根沒顧上吃。
“你說馮勵嗎?”方穗禾回憶了一下,确實挺緊張,經常打逆風局。
陸筝搖頭:“我說鐘承翊呢,他有時候調動的比較慢。”
“不過關鍵時刻能抓住節奏,慢就慢吧。”陸筝輕輕咬了一口巧克力,貶完人還給人找補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