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聽瀾一邊爬山一邊自顧自地嘀咕。
怪不得呢,燕十三一看就是正兒八經讀過書、習過武的人,怎麼可能就叫“十三”?
講究人家不會給孩子取這麼草率的名字。
原來他叫燕晖啊。
不過在思考燕十三的事情之前,賀聽瀾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回到自己房間之後,賀聽瀾從油布袋裡面拿出來一張薄薄的紙,攤開放在桌子上。
油布袋防水性極好,紙上的圖案并沒有被水暈染開。
之前賀聽瀾獨身前往蒼梧城尋找燕十三那次,燕十三情急之下曾叫過他“少盟主”。
當時賀聽瀾還一頭霧水,不知道這個稱呼從何而來。
可經過了孫大爺那件事之後,賀聽瀾便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燕十三說的……不會就是清河盟吧?
于是賀聽瀾讓孫大爺将清河盟的标志圖案畫了下來,打算帶回去仔細研究。
若是自己的母親和師父真的是清河盟的人,那麼他們留下來的遺物當中或許會有相關物品。
賀聽瀾熟練地打開盒子上的機關,隻不過裡面的東西卻還是那些。
他已經翻看過無數遍,都隻是些瑣碎的日常用物。
可是娘為什麼會如此用心地把這些東西存起來?
還專門弄了個這麼複雜的機關?
賀聽瀾不信邪,于是他将盒子裡的東西一股腦都倒在榻上,捧着盒子端詳。
這是一個做工十分精美的盒子,上面刻着繁複的紋路。
賀聽瀾覺得這些紋路有些詭異,卻又說不出原因。
和孫大爺畫下來的清河盟的标志圖案也不一樣。
于是賀聽瀾接着摸索,突然,他摸到了一塊不一樣的地方。
盒子内側的底部好像有一塊是松動的!
賀聽瀾頓時來了興趣,他猛地坐直了身體,小心翼翼地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戳那塊松動的地方。
盒子底部的紋路突然變了!
賀聽瀾心跳加速,繼續試探着。
他發現這部分木闆其實并不是完整的一塊,而像是很多塊造型各異的木塊拼接而成。
于是賀聽瀾将盒子翻了過來。
從側面看,盒子的底部很厚,約有一寸半。
而其他五個面卻隻有半寸那麼厚。
賀聽瀾心生疑窦,他輕輕敲了幾下盒子的底部,發現聲音很空。
有夾層?!
真是奇了怪了,以前怎麼從來沒發現呢?
于是賀聽瀾連忙将一盞燭台端到桌子上,将盒子湊近了燭光。
在發現底部可以移動之後,賀聽瀾第一反應就是對照着清河盟的圖案,看看能不能拼出來一個一樣的。
圖案的整體是一個圓形,裡面的紋路則是一筆畫成。
左側勾勒出幾簇火苗,線條流暢柔和。
紋路漸漸朝右邊延伸而去,形成了水紋,呈現出波浪流動的感覺。
然而整個圖案的水和火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賀聽瀾又想到孫大爺唱的那首童謠——
綠水悠悠繞青山,火光點點照人間。
原來清河盟的圖案就是從此而來。
于是賀聽瀾一點一點地移動着盒子底部的木闆,逐漸拼湊出了“水火交融”的圖案的樣子。
就在他将最後一塊木闆挪到正确的位置時,“咔哒”一聲,底部的木闆裂開了一條縫。
賀聽瀾連忙将木闆撬起來。
果然,這下面還有一個空間!
隻見盒子的夾層裡放着一沓紙,應該是有很多年頭了,紙張早已泛黃,邊緣處也卷曲着翹起來。
他能聞到一股淡淡的陳舊木質氣味,還有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草藥氣息。
賀聽瀾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裡面的東西拿出來。
最上面的那張紙被折了好幾折,賀聽瀾将它展開後,發現上面整整齊齊地寫着人名。
隻不過賀聽瀾對這些名字十分陌生,旁邊也沒有個什麼标注。
正當賀聽瀾摸不着頭腦之時,他突然眼尖地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燕晖。
賀聽瀾頓時倒吸了口冷氣。
怎麼會是燕十三?
賀聽瀾又将這份名單從頭到尾看了一遍,試圖找到其他熟悉的名字。
可惜沒有,将近二百個人名當中,隻有“燕晖”這個名字是賀聽瀾熟悉的。
于是賀聽瀾又拿起另一張紙,展開後卻令他大吃一驚。
因為這上面是阿娘的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