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諸多的大夫都說,現在打掉,可能大人和小孩都會不保。
權衡了一番,他們也就冒險留下了這一胎。生的時候也沒有很兇險。
等她出來時,全家看見這唯一的掌上明珠。高興到不知該如何表達才好。
而且,這顆明珠也特别好帶,小的時候就很少哭鬧。
見人就笑,就更得人歡喜啦。整日抱着,嘴裡就是寶貝、福星的叫着。
在小女兒長大成人後,和左宰履行了當初的婚約。那時候是他最開懷的日子。
小女兒嫁得近,嫁得人家也不錯,随着丈夫在上京中過得很是滋潤。兒子又有出息,他好像什麼奢求都沒有了,隻要安心過好餘生,逗逗兒孫就好。
但小女兒可能是在生武錦繡的時候年紀大了,加之早些年生小外孫子的時候可能沒養好,落下了一些病根,身子骨一直都不是很好,根本沒有老妻生她的時候狀态好。
生完後,不管他們和老友找來多少珍貴的藥材和名醫給她養身子,還是避免不了,她不久就撒手人間的事實。
那時候的錦繡,甚至還沒有周歲,她連自己女兒的周宴都撐不到!
那些年,随着高祖南征北戰的老侯爺,身體越發頂不住了。
在知道要給小女兒白發送黑發人的消息後,直接倒下。躺了三天才悠悠轉醒。
當時的皇帝還很年輕,剛上位沒多久,但不少太醫對他的聖體也心中有數,不比倒下的老侯爺好得到哪裡去。
他下朝後,直接就來登門看望,。見老侯爺的精神氣被抽光,像柳條一樣彎着腰,巍巍顫顫的下床要給他行禮.
什麼擔憂,害怕都抛卻腦後,生怕陪着他打下大業的老友就這樣走了,那朝中敢說真話的大臣,就又要少一個!
悲從心來的皇帝,一個勁的寬慰老友,再用流水的賞賜撫慰老人家受傷的心,感覺心中的擔憂才消了部分。
至此,老侯爺就向朝中遞了折子。想要緻仕南去,離開這個傷心的地方養身體。
皇帝當然是面上不忍,百般挽留,私下卻爽快的批了,但要求他參加完這最後一次的年夜飯後才放他走。
等開春的時候,天氣舒服點,便再由小兒子護送南下。
當時的皇帝,在年夜飯上,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就給武錦繡和當時還是皇太孫的太子拉了一門親事。
老侯爺心裡一萬個不想答應,本來武錦繡的娘親就是他的老來女,又在老時才生的錦繡,生完後也撒手人間了,錦繡說是他的眼珠子也不過!
奈何,看看朝中的局勢。再看看家中如日中天的發展局勢。子孫養得太出息好像也是一種苦惱。
他親家坐在隔壁,闆着臉,手下的小動作不斷,一直暗示着他不要拒絕。
為了他好、親家好、皇帝好,最終,他強歡顔笑,謝主隆恩了。
害怕日後會被皇後以培養感情的名義,常拉着小孫女進宮,灌輸一些比老太婆的拐腳布還要長的三從四德,對皇太孫死心塌地。
老侯爺吃完年夜飯的不久,就傳信給親家商議,讓武錦繡日後跟他南下的問題。
左宰當然沒意見,甚至還幫了一把,介紹了頗負盛名的白馬寺主持給他當幫手,讓武錦繡得到了一個随母姓,養在外祖家方能平安長大的批語。
一開春,就随着外祖南下了。
但就這樣,也沒能讓前後兩任皇帝安心。定下娃娃親後,随着武家人的官職越發的高,皇帝就越想反悔。
深怕哪天,武家身為外戚,等武錦繡進宮生下自己的皇子後,兩家會有想要做大的不臣之心。
直接聯手,不用等他歸西,等日後時機成熟,讓他禅讓,再挾持儲君,新起另一番朝權。
現在聽說武錦繡不能生育,皇帝心裡居然覺得舒暢多了。
不能生育,等日後要抱孩子去養,養誰都行,都是他南國的皇子。
等孩子大了,有人在他耳旁不小心說漏一絲他的身世,不用太明,他自己就會去查。
到頭來,都會心有疙瘩,怎麼可能完全聽從武家人的指示行動呢?越想,皇帝心裡就越開懷,不能生養的好啊。
與普通百姓的心裡狀态完全不同,普通百姓砸鍋賣鐵給自家的子孫娶一房媳婦,就是為了使家裡的香火不斷,自己也能怡養兒孫。
不然也不會有隐形的七出束縛着南朝的女性,就是為了所謂的香火。
而對于更大的世家來說,也是一樣的,表面上看,讓小輩們結婚,是為了結兩性之好,鞏固财富而已。
但如果女方在幾年内不能生,一樣是免不了要被休回家。
隻不過是會以更和氣的方式,比如□□。妹妹替換姐姐嫁進去,能生,對兩家來說,也是一樣的。
……
武家無法,甚至有點苦不堪言。
别人看着他們家花團錦簇,權力地位一樣不缺。簡直就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但是權利越大,越猶如在鋼絲線上行走。稍微有一步行踏走錯,很有可能就會帶着整個家族陷入萬劫不複之中。
萬一到了日後,他們家勢頭再大一些。皇帝怕不是臉都不要了,直接就想找個借口把他們都給宰了!
但這些現在說來也沒有用。
婚約不變,他們的奢求隻能收在心底。畢竟現在這一紙婚約的作用,可不僅僅是錦上添花,更多的是安撫各方的人心。
他們隻能期盼着,小孫女的身體能養好些,等日後進宮。
哪還能這麼逍遙,這麼随意的養身體,想吃什麼,小廚房就給忙活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