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源與興隆兩家南北行都在青川城外的熱鬧地段,明玉居酒樓也離雲味食肆不遠。
姚姜驚異之極:“官府不管麼?”
胡村正:“官差來到這夥人早已作鳥獸散,上哪裡抓去?災年這種事常見。你們年輕未必見過,我們見得多了。我前些日子就勸我兄弟關張,食肆生意太好遲早被歹人盯上。被歹人搶一回,要做許久的噩夢。可他如今是有些鑽在錢眼裡了,認為災年後必有許久生意不好,趁着現下還有這許多食客,再做一月生意再關張。”
“歹人搶掠讓我兄弟受了驚吓,自昨日便關張了。這一關就得許久了。幸而你早幾日便将私墅關了,不然以私墅的名頭,最先被搶的隻怕是它!”
回到家中,雲娘子拉着姚姜的手:“我們已經商議好了,挨着你家的院子旁再建兩院房屋。按你家現下的情形,我們兩家的屋子連在一起大約可以建成三進院。我們人多,各有屋室才方便。便是建為三進院,也是正屋側屋住滿了才能住得下。你就不要推辭了。”
張相公微笑:“我們知曉你有建屋的銀子,隻是家中人少你又忙碌,無暇顧及。正好我們來了,村中土地不貴,我們來建。花費不了多少,建好了将來我們還能時不時來小住。比鄰而居相互關照倒才是長處之法。”
杜翠蘭和譚家兄妹正帶着鄉鄰謀劃着建屋,阿旺帶着雞腿在他們腳下絆來絆去。
杜翠蘭:“你們的屋子建在我家之後還有門相通,那就是連着的院子了。張相公與夫人住正屋,譚伯伯家兩側屋,打開圍牆再建中院,你們的中院與我家後院相連。”
譚羽瞪大了眼睛:“我才不跟我哥住一間,更不想跟爹爹媽媽住一間!還有張全叔叔呢?”
杜翠蘭:“屋子建好後你必定有好屋子,建好前你與我同住,莫非你不想跟我住?”
譚羽想了想:“我們同住晚間可以說話,好,我同你住。等建好了,你到不到我屋裡來住?”
杜翠蘭:“我自然會來的,我們兩間屋換着住。我聽嫂嫂說前院堂屋與竈間也順便重建一回。我嫂嫂的香草園,還有魚池還得有,熏肉房、烤爐,貯糧屋都得有……”
他們七嘴八舌地說着建屋的情形,甚是熱鬧。
姚姜正聽得開心,張相公來到:“姚娘子,請借一步說話。”
姚姜随他步入堂屋,張相公:“你若将私墅的夥計都帶到此間來,此間住不下,還得另起屋舍。青川城外已有歹人集結成夥,遲早四處擄掠。之後還會有他鄉流民出現,這情形下,三河村既有食糧,必定會成為歹人的目标。”
姚姜歎了口氣:“我也想到了,隻是還沒想好如何是好。鄉鄰們能四方巡視,但他們哪裡是歹人的對手?”
張相公:“你将私墅的夥計都帶回來,交給譚青山,由他來帶領。”
姚姜心中一動,張相公微笑:“我知曉三河村早便讓鄉鄰在村中巡視,這情形在太平時節足以讓村中平安,但災荒之時人心浮動,流民作惡的情形也不會少,尋常鄉鄰不能對付。譚青山從前從過軍,知曉如何帶領及操練士兵,讓他來幫你,則會平安得多。”
姚姜自胡村正家出來便覺心中沉重,她擔憂的正是鄉鄰不是歹人及流民的對手!
三河村離青川城二十多裡,平日官兵不會來到,村民跟着她種出那許多糧食來自給自足,也必定會成為歹人與流民的目标!同樣沒有安甯!
自從知曉要對抗天災,姚姜已帶着鄉鄰們種下了耐旱主糧,三河村鄰近的村鎮連同各田莊都已開始換種土豆與蜜著。
有不少鄉鄰因沒自姚姜處要回購買良種秧苗的銀子而罵罵咧咧,但罵歸罵,土豆還是種上了。
劉昭山與陳泉早全帶着鄰村的鄉鄰們捂土豆苗,三河村的鄉鄰因跟随姚姜種了一年良種蔬菜,姚姜隻要稍加點撥,他們便會拿着土豆回去育了苗種下。
姚姜自覺能帶着鄉鄰種出足夠的耐旱糧食度過災年,卻沒有信心帶着鄉鄰們把歹人都拒于村外!
而張相公的話,解了她的難題。
譚羽面對歹人時毫不退縮、英氣逼人的樣子震驚了她許久。
她是未滿十二歲的少女,但面對四條大漢時都能自保,還能救人,可以想見譚青山多麼厲害!
姚姜當即點頭:“多謝張相公提點,就這麼辦。既然我那邊的夥計都要到村中來護衛,我去找村正問一問他們能住在何處,可需要修建屋舍。”
姚姜再到胡村正家中,将張相公所言說了一回,又将自己欲請譚青山操練私墅的夥計,巡視守護三河村也說了個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