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駿馳笑了:“夫人,此間的門面可以去找廖管營設法。”
姚姜意外:“管營大人還管這個?”
衛駿馳:“此間的門面難得,廖管營不管這事。但歸雁城是軍鎮,他管着此間武官的住處,你去找他說明開門面的情形,他會為你找個變通的法子。”
二人還未走到家門前,已有大營兵士前來找尋,衛駿馳即刻往大營去了。
姚姜回到家中,蘇季揚正察看院中的藥材與香料的長勢,間或澆水培土,兩名侍女立身後饒有興味地看着。
見姚姜回來了,她們一同迎上來:“夫人回來了,請夫人也分派些活計給我們。”
姚姜對她們看了看:“我還不知曉你們的名,我該如何喚你們?”
兩名侍女:“老太太告訴過我們:來到此間,我們的名便由夫人來取,請夫人給我們賜名。”
姚姜看着她們想了片刻:“你們想用你們的本名嗎?”
兩名侍女不解,姚姜微笑:“名字是你們的根本,你們為自己取個喜歡的名吧,取好了告訴我。”
停了一停,她道:“我每日都要到農莊勞作,你們便輪流跟随我。”
廖管營聽了姚姜用無名寺外的田地安置不能返鄉的兵士,當即拍案叫絕:“衛夫人此舉甚好。三年兵役後,不能返鄉的兵士再返故鄉,物非人也非,隻有傷心難過。能留在此間安身管照田地,乃是一舉數得的好事。”
姚姜又将自己打算開設良種商行的情形說了:“此間商隊甚多,又有農莊在此,良種可以慢慢推行。即便推行緩慢,大可以讓在此間安身的傷兵一直開墾田地,等大營所需足夠,便栽種藥材、香料,賣得的銀錢可以分些給傷兵,能養活他們。”
廖管營看着姚姜:“姚娘子所想深遠,但傷兵衆多,田地也是越開越多,莫非你還要将田地開到北張城外去?”
姚姜微笑:“若留在此間安身的兵士多,用田畝将北張城與歸雁城連起來,不僅路上有了人煙,還有人看護,歹人也沒了藏身之所。”
廖管營緩緩踱步,“這倒也是農莊建得這樣大了,便得有衙門的人巡視,巡視的人也可以是傷兵,如此一來,農莊依舊歸牢城麼?可要有莊頭?”
姚姜微笑:“這些田畝都由兵士開出來,因此都歸牢城所有,跟随我建農莊的兩名苦役都識字會看賬,她們跟着我熟知田莊的情形,她們便能管事還管得很好,不必找莊頭。我們培育的良種種出的數目都會清楚明白,實則田莊出産大多還是用于大營,連藥材亦然。隻有良種與香料才用來賺銀子。”
“賺得的銀子會分些許給幫手的兵士與苦役,離開了大營的兵士也需銀子,他們在此間幫手雖說吃喝不愁,但沒有銀子也很難留住人。因此這部分銀子我來帶着他們種植和培育良種賺出來,有了銀子他們才能在此間長久立足。”
有了廖管營的默許,不能再上陣對戰亦不能返回家鄉的兵士都紛紛來求姚姜要在此間住下。
不過一月,無名寺外建好的屋舍便已都有兵士居住,先來的兵士還幫着後來的兵士建屋、開辟田地,擴建畜欄。
姚姜看做活計的人手多了,便對前來幫手的百夫長與兵士行了個禮:“現下農莊有人做活了,諸位可以返回去歇息,将來不必再這來此間辛苦了。”
百夫長尚未出聲,已有兵士急了:“衛夫人,我們習慣于田間做活了,你不讓我們來,此間人手不足飯食又變回從前那樣,我們如何吃得下?”
這話一出口,兵士們都紛紛出聲:“隻要能吃得飽吃得好些,我們都願來此幫手,不怕辛苦。”
姚姜微笑着給他們行了個禮:“當日請各位前來相助,是因沒有人手,我一人也做不了這許多活計,迫不得已才請各位出手相助。現下已有人專來照管田地,就不勞諸位辛苦了。有了農莊,飯食不會再如從前那般艱難,隻會越來越好。”
百夫長微笑:“衛夫人,兄弟們都喜歡此間,也願意來幫手。便讓他們來吧,權當他們來此間閑散散心。”
姚姜:“那真是多謝了,想來此間隻管前來,但不必如過去那般辛苦,隻當來此間閑坐談笑。”
竈間苦役做完午飯,忙完雜事,姚姜謝了她們每日往無名寺外去忙碌,說明不必再往無名寺外去幫手,又給每位苦役都發了二兩銀子。
歸雁城内沒有現成的門面,廖管營索性撥了臨街的空院給姚姜。
姚姜當即帶着苗桂君、喬思燕帶來到那屋舍,将那屋舍内外都仔細看過,丈量分明,而後畫為圖畫。
姚姜讓路添财去往北張城将先前建過屋舍的工匠找來,工匠妙手修繕數日,将一所小院改為了精緻的門面。
竈間修建庫房,臨街的牆上開了門鑿了花窗,小院内鋪了青磚設了茶桌。
姚姜在小院的牆角砌了花壇,種下精心擇選的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