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姜:“管營大人,自今日至年初五,此間的武官家眷都到竈間來用飯,若覺得在此間不便,也可于飯時來取了帶回家中去用。”
她話音剛落,廖夫人已笑道:“這可真好,今日晚間我來取些回家中慢慢品嘗。”
各頭領的夫人也點頭:“正是正是,燙壺好酒配上好菜,圍爐等着交子時。”
姚姜微笑:“我不知各位家鄉何處,但今日晚間還有餃子、湯圓、團圓餅、年糕,因熟的餃子湯圓與年糕不耐久放,大營兵士便吃不到了。各位夫人向苦役們拿了回家煮熟便可。”
一位武官夫人歡喜出聲:“我的家鄉過年就要吃湯圓,團團圓圓。我正發愁沒找到江米粉做不出來,這便有了。衛夫人可真是位可人兒。”
廖管營:“衛夫人真解了各家的難處。此間武官家中都沒有好廚娘,能采買到的吃食也有限,一連數日去酒樓用飯也太靡費,竈間包了武官家中的飯食,省下不少銀子還能輕松過年了。”
實則今日的的菜式于姚姜而言隻算尋常,遠比不上她從前在食肆與私墅時的精緻菜肴。
但北疆貧瘠,飯食單調,姚姜将飯食能做出這許多菜來,還都極是美味,大投衆人所好。
頭領們在這邊大快朵頤,那邊夫人們仔細品嘗,都覺牛肉極香、羊肉鮮美、豬肉肥嫩……連點心與瓜果都贊不絕口。
廖管營與武官家眷們用完飯滿意離去,換防回來的兵士來到,對着滿桌佳肴放懷大嚼,大呼痛快!
而後來到的是城中苦役,看到這樣豐盛的飯食,苦役們都愣在一邊,不敢出聲。
直到高娘子引着他們取了自己想要的飯菜,坐下進食,才回過神來。
這日姚姜讓高娘子等苦役與前來幫手的傷兵先用過飯食,因此苦役們離去,姚姜便與高娘子分派下午的活計。
正在細說間,馮瑜光來到,等姚姜說完了,她拉了拉姚姜的衣袖指了指門外:“我猜她是在等你。”
姚姜向門外看去,錢豆豆立在路邊踱步,時不時呵手。
這時苦役們早已用完飯離去了,她獨自在路邊等候。
姚姜與高娘子交代兩句,起身出來,錢豆豆已向她看來并迎上來:“見過衛夫人,我等衛夫人出來,向衛夫人祝禱新年。”
她微笑着福了一禮:“祝衛公子與夫人來年康健平順,萬事如意。”
姚姜還了個禮:“也祝魏娘子平安喜樂,無有煩憂。”
她與錢豆豆有日子沒見了,這時見了,覺得錢豆豆在針線營也還過得去。
錢豆豆的衣裳雖打了補丁,但補丁打得甚是精巧,雖久不施粉黛了,發上隻别着木簪,但錢豆豆依舊美麗。
錢豆豆又對姚姜行了個禮,“我受針線營的姐妹們囑托而來。衛夫人對竈頭的苦役很是關照,針線營的姐妹們都很是羨慕,我們也得過些許衛夫人的關照,想請夫人去我們針線營坐一坐,但一直抽不出空。過年能得三日空閑,不知衛夫人可能撥冗到針線營去說說話兒?”
姚姜想了片刻:“我必定前來,年初二必定到針線營來拜訪。”
錢豆豆面上浮上笑容:“那便說定了,我年初二午飯後來接衛夫人。”
姚姜微笑:“不必來接,我必定來到。”
錢豆豆走後,姚姜返回來尋高娘子,高娘子卻已在杜翠蘭身邊看她做糕餅。
杜翠蘭手腳麻利,不多時已将做好的糕餅送入烤爐中,挑了個小沙漏放在爐邊,囑咐高娘子及在一旁觀看的苦役:“這沙漏漏盡,糕餅便好了。”
轉身見姚姜回來了,杜翠蘭拉着她來到無人處,看了看左右,小聲問:“先前與嫂嫂說話的那位娘子,我看着有些眼熟。”
姚姜:“你識得她。她是錢豆豆。”
杜翠蘭呆愣在當地,片刻後才說出句話來:“她,她怎麼也到此間來了?”
姚姜沒法同她細說錢豆豆的情形,隻道:“她犯了律法,被流放此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