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皇子以前行事荒唐,後來雖在北狄簽下了休戰的盟約,可那時朝中除了南重阙之外,畢竟沒有人親眼見證,因此說不準蘭松野在其中的功勞到底占了幾分,但今日這番考問卻是當着百官和昭帝的面兒直接作答,衆官員中,大部分都是苦讀數載、又曆經過多少風雨變換的老臣了,蘭松野肚子裡到底有多少治國經略、說出來的話是徒有其表還是切實可用,糊弄不了他們。
再觀昭帝的神情,雖瞧不出喜怒,可比起剛上朝時的那會兒,其人周身的那股子淩厲已經減弱了不少,可見昭帝也對蘭松野的這番話也略感滿意。
果然,少傾後就聽昭帝緩緩開口:“松野能如此作想,朕心甚慰啊。”他看着百官道:“六部依次考問吧,既然刑部問過了,就按照吏戶禮兵工的順序再來。”
昭帝既然發話了,吏部尚書便站出班位,先行禮應了聲“是”,緊接着便對蘭松野道:“大皇子,臣鬥膽一問。吏部承擔官吏铨選之職,選擢之時往往要考量身言書判,可碩學者未必體貌俊朗,若是将此類人罷黜,恐錯失佳良,可若不顧外貌,選用斜頭歪腦者,又恐無法讓治下百姓悅服,故而臣敢問大皇子,此矛盾之事應當如何抉擇?”
這問題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身言書判乃吏部選官的标準之一,可這個标準一定會将一些俊德芹藻之輩摒除在外,但相貌受之父母,生來便是如此,寒門學子苦讀數載,好不容易能由科考之路實現心中抱負,卻因着這一樁不能由自己決定的事項,硬生生阻斷了自己的仕途,豈非可惜?因此這個問題看似是才學和體貌的選擇,實際是考的蘭松野會不會變通,以及對于禦下用人的看法。
不似刑部的那個問題一樣有明确肯定的答案,吏部這個問題需得好好思量才行,因此蘭松野等了好一會兒,才應道:“實不相瞞,松野此前并未經曆過官吏铨選之事,但我卻以為,在官者應以愛民為念④,身為朝堂官吏,體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在黔庶有難時,挺身相救,能否在群黎對政令不滿時,出言解愠。
我朝百姓十之七八皆為嘉師,松野相信他們真正盼望的是能複綱常于淪斁、拯生靈于塗炭⑤的父母官,而非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祿蠹,身長七尺者,若為驽劣則不可用,其貌不揚者,匡時恤民亦當委任。
故而若是由我來選,必當以民為重,尊民意、體民心、念民情、記民生,以敬天勤民為務,以明倫厚俗為急⑥,民之需便是我之需,民不慮應由我先慮,子民者,國之邦本也,自當重之、愛之、尊之、護之,至于體貌,松野淺見,相由心生,善者,自然溫和周正。”
吏部尚書聽了蘭松野的話十分滿意的颔首道:“大皇子真知灼見,臣受教了。”
吏部之後又是戶部,戶部執掌田地、賦稅、财政等要務,因此戶部尚書問出來的問題也與此有關:“大皇子,臣的問題很簡短,敢問大皇子可有富民之法?”
戶部的問題雖然簡短,可卻是最難回答的一個,因為富民之法若要詳聊起來,涉及的方面實在太多了。
因而蘭松野并沒有急着回答,他先在心中縷清了思路,随後才緩緩道:“恕松野淺薄,具體的富民之法,松野一時難以應對,但松野以為,若要民富,無非輕、廉、惠三字。
輕者,輕徭薄賦也。從朝廷上來說,必先蠲免一些累民的雜稅和徭役,古語雲苛政猛于虎,十羊九牧、橫征暴斂之況向來有之,若是一年所得連朝廷的征繇都不夠,又何談富民之說,故百姓隻有得以生息了,才能有餘力殷阜幾身。
廉者,清正廉潔也。從官員上來說,民生之康阜,系乎吏治之澄清⑦,既然身着我朝官服,不管是在天子腳下還是牧守一方,當以整紛剔蠹為任,而非聚斂、盤剝邑裡,更要阻絕侈泰浮嚣之惡習,不奪百姓之才富己,不貪朝廷國帑肥己,如此方可創盛軌于肇始,治祖武于熙洽。
惠者,惠澤覃被也。從民間行市來說,如今各色行當甚多,可有些行當卻因着多方的原由,緻使其營收極為微薄,往往百姓忙碌一個月所得,甚至不夠三口之家當月的嚼用,除卻其自身手藝或技術高低不一之外,也與朝廷是否推行惠民之政令有關。故朝廷應當施以扶助,覆帱于民也好,激勸各業也罷,唯有各行繁盛,方顯我朝豐亨豫大之盛景。”
蘭松野雖然沒有說的很詳細,但這三點的思路卻是十分正确的。
昭國疆域廣袤,若要蘭松野逐地逐縣的去談富民之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大緻的法子說出來了,就表明蘭松野不是個半分墨水也沒有的酒囊飯袋,他對“富民”有自己的洪谟。
而且他回答吏部尚書和戶部尚書的問題時,字裡行間都表露着“以民為重”的觀念,不管是為官還是為君,這都是最基本的品格。因此即便這番回應并不詳細,但卻十分合戶部尚書與其他官員的心意。
戶部問完之後,禮部、兵部、工部依次考問,之後便是秘書省、九寺五監、禦史台、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的官員依次問詢。官員所問的問題一個比一個刁鑽,蘭松野卻回答的滴水不漏,字字句句皆是利國利民之方。
“鄉闾有塾,則考德問業,而偷薄之習自止;裡社有約,則好善惡惡,而禮讓之俗自興。⑧”
“以恬靜為尚,而奔競之風自息;以貪墨為戒,而廉介之節自著。⑨”
“複大一統文明之治,綿千萬載太平之業!⑩”
待蘭松野說完最後一個字之後,朝堂上瞬間安靜了下來,若是此前百官還對這位大皇子的學識有所懷疑的話,今日卻全部對其刮目相看,甚至連昭帝自己都着實的驚詫了一番,他從不知道自己這個兒子竟能将治國之道說的這般井井有條,若真的不學無術,哪怕是東拉西扯也編不出這等言談,更何況這是當着百官的面兒直接考問,因此昭帝對蘭松野今日之表現倍感欣慰,起碼這孩子對得起自己的身份,沒有給他這個當父皇的丢人。
昭帝坐在龍椅之上:“還有哪位愛卿想要考問?”
方才開口問話的都是朝中重臣,既然身居要位,那便是能力和學識都名列前茅,他們問出的問題蘭松野皆應答如流,别人就算再問,想來也難不倒他了,因此沒有一人站出班位應聲。
昭帝見無人開口,便道:“今日這朝會拖得也夠久了,若是沒有,那便先散朝吧,關于立儲一事,朕會好好思量的。”
昭帝有意立蘭松野為儲君,他今日之表現也确實讓人滿意,想來不久之後蘭松野就會入主東宮了,衆臣奏請已久的事情可算是要有個結果了,最要緊的事解決了,朝野上下便可安安穩穩的過個好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