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人寒暄入席,男子聚一側,女子聚在另一側。
顔姝的座位與鄭雲淑相鄰,落座後,母親在與舅母說話,她便側過頭與鄭雲淑交談:“雲淑,可叫你們久等了,我素來磨蹭,還請包涵。”
顔姝說話時,一雙美目望着鄭雲淑,發現她并未回視,嘴唇微抿,臉上的笑容勉強。她覺察到鄭雲淑心中起了芥蒂,不過并不着急着去維護。
一來,現在不是場合。二來,兩人還不熟,即便交朋友也得多方考量,不是朋友,那她沒必要去哄着讨好。人與人能否熟識深交,并不是一方一昧努力迎合就能辦到的。顔姝一貫的交友準則,是她隻需要真誠地展示自己,合拍的人自會互相吸引。
對于顔姝的自我調侃,鄭雲淑的回應淡淡的,她隻是搖了搖頭,輕言細語道:“無礙,你們是客。”
三言兩語之間,顔姝就看出來了,她舅母這位妹妹,是個内向又玲珑心的人兒,顔姝自己是個直率活潑的,别人不理她,她也不介意,自己另尋開心。
聽聞母親在同舅母商議,明日去添置些東西,顔姝便接話說:“也不知京城有哪些出名的膳食點心,不如,明日我和母親出門去瞧瞧,待找到了,請舅母和舅父來品鑒,看甥女我眼光如何?”
她一番話說得幾位長輩都笑起來。
謝秉安笑言:“真是個饞嘴貓,這頓還沒吃完,就想着下頓了。”他笑話過後,又接了顔姝的話頭,“好,那舅舅就等着看你能找到什麼美味佳肴。”
顔家一家人暫住在謝府,即使是近親,對謝家人來說也是個不小的麻煩,尤其是操持庶務的主母鄭氏,不知添了多少需操心的事。主家招待周到,來作客的人更該有所報答。除了該有的答謝禮數之外,小事上也可多多付出。一套茶具、幾匹布、難得的果品吃食,都能以表心意。勿以小而不為。
這便是人情親恩,有來有往擰成一股,才能好得長久。将來顔家若要在京城紮根,有謝家照映幫扶,許多事都能輕松。
如果由顔父顔母來主張宴請,有些刻意,又顯得似乎是謝家的宴席招待不周,讓人難堪。但由顔姝來出面相邀,借口腹之欲的名頭,不那麼正式,就不會讓人多想。這事雙方都沒負擔,刻意的味道便能輕松揭過去。
因此謝秉安和鄭氏都答應得利落。
當然,如果謝家主君和主母不是顔姝的舅父舅母,宴請邀約自然是顔母來主張才正式。
歡笑過後,席間氣氛松軟,鄭氏的話也多了起來:“明日是中和節,西市的集市與相國寺都比平時要熱鬧些,我帶姑姐和甥女去走一走,添置些東西。另外,二月十五就是花朝節了,提前準備準備,是極好的。”
顔家之所以一月中就動身來京,就是為了趕上花朝節。花朝節是未出閣的姑娘們能施展才藝的傳統佳節,節日風俗縱情浪漫。有鄭氏牽頭,能參加一場京中權貴高門舉辦的賞紅宴,多在那些官夫人面前露露臉,有人說親,媒人登門多了,有多方選擇比較,擇其優再換庚帖,才不至于盲婚啞嫁耽誤了好姑娘的一生。
慶朝沒有嚴格的男女大防,年輕的公子與姑娘們在節日宴會上可以一同賦詩行令,如果有青年才俊與顔姝兩相意合,再求娶結親,就再好不過了。
花朝節那日,遊春、賞紅、拜花神、放花燈等等,有諸多遊玩的事宜,未出閣的姑娘們盛裝出席,鬥才情展技藝,有諸多需要提前準備的,所以鄭氏特地有此提點。
謝氏感激,忙應下來。母女兩個當夜為此事,還商量了近半個時辰。
第二日一早,鄭氏帶着鄭雲淑一起,作陪顔姝母女逛集市,見識京中的煙火氣息。
這日是二月初一,中和節。
中和節為慶祝天氣轉暖萬物複蘇,農事伊始之際而生。這日,宮裡會賜宴群臣,百官向君主獻農書。在民間,百姓懸挂五谷、祭土地神,祈求風調雨順,農田豐收。
在鄭氏的帶領下,一行人乘馬車到城西的集市遊玩。
京中内城有東西各一市,多店鋪少民居,攤販集中。這天既是早市又是中和節,行人摩肩接踵,臨近市口道路就已堵塞。幾位女眷便隻好下車步行,府中馬車去遠處等着。
顔姝剛來京城時,坐在馬車上看的都是遠景,現在步入集市中一瞧,還是有許多新鮮玩意和沒見過的吃食。她是愛新奇的人,一路看一路買,才走兩裡路,兩名丫鬟手裡已經快拿不下了。
她買了釀橙糕、奶花酥餅、豆娘紙鸢、并蒂蓮的花燈等等。這些小東西倒都沒幾個錢,隻是顔姝買東西的勢頭有如惡狼,看到新奇的好看的東西,就想買來品一品,讓鄭氏她們看得意外。
待一行人離開吃玩集中的地方,來到售賣胭脂水粉、珠钗頭冠及布料的一條街,顔姝的狩獵才剛剛開始。
這些鋪面的門頭不一定寬大縱橫,但京城到底是京城,天子腳下富貴集中,這些商鋪裡陳列着的,有些連顔姝的眼睛都認不出來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