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火災,作為危害公共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是刑偵技術警察最不願意碰的。他們作為消防之後第二梯隊,是縱觀全局最重要的一個警種環節。
陸詩邈大腦裡快速梳理需要立即執行的任務。
第一:她需要以最快的速度确定現場警戒線範圍,封鎖交通。
第二:她需要和消防一起進去勘查火災現場,從而決定刑事性質和立案程度,一旦重大案件性質,她需要立馬申報成立重案組。
第三:她需要盡快調更多的偵查警力來布置勘查工作。
操蛋。
又是操蛋的一天。
“邢隊,火災勘查的進場了沒?”陸詩邈局部開始觀察。
“已經在尋找失火點了。”邢清回答,“大概十分鐘左右。”
陸詩邈看了一眼手表,現在是早上9:40分。
她從口袋裡掏出勘驗記錄表,快速整合所有已知線索。
大火發生在四十分鐘之前,商場員工上班時間,商場頂層為餐飲區,後廚這個點不上班,所以過失縱火的幾率太小。
一樓大廳現場已被大規模破壞,二樓失火面積較小,商場外圍主體建築三面環街,兩個路□□通已經堵塞。
“陳哥,東區員工通道封鎖了沒有?”陸詩邈用對講機喊着該轄區的派出所民警。
“封了,要擴大範圍嗎?”陳哥在對講機裡回答。
“後面有啥建築?”陸詩邈繼續觀察前門兩個主幹街道。
“垃圾區域,半開放停車場。”民警同事回答。
陸詩邈思考了兩秒,舉起對講機 ,“垃圾區域封鎖住,警戒線拉出去五米遠。”
“視偵的到場了嗎?”陸詩邈在對講機總頻道裡又喊一邊。
“到了,監控在調取中了,有情況給你反饋。”對講機視偵的同事積極響應。
“法醫呢?法醫來了沒?”陸詩邈又跟着喊。
“還有十五分鐘趕過來。”調度室回答。
“前門封十米,側門封住就行,地圖繪制一下。”陸詩邈對着手機地圖快速判斷,終于築起第一道現場警戒線。
第一步雖已順利完成,但對陸詩邈來說壓力才剛剛開始。
對于火災案件現場,勘驗實在太過于複雜。
斷磚慘瓦已經被燒毀;人群在逃跑時混亂的腳印;搶救時留下的碎屑,原始現場已經無法确認主體。
在這種現場痕迹已被破壞的情況下,想要快速取證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陸詩邈望着偌大的商場,灰燼如同七零八碎的拼圖渣渣,她得一塊一塊拼起來,才能有大概的思索方向。
考古也不過如此。
“你在這裡等我。”陸詩邈耽誤不起時間,她一邊穿勘驗服一邊對薛桐說話。
薛桐作為跨境交流人員,按照規定無法參與案件偵查。
她隻能站在一旁扶着正在穿鞋套的陸詩邈,不斷提醒:“戴三層手套。”
陸詩邈想要拒絕,大夏天穿一層勘驗服就夠熱了,戴三層手套怕不是要她去死。她沉默着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