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葉林醒來,回想了一下昨日跟0777号的對話,覺得開創時間線什麼的,還是不太靠譜,他還是把記憶力加強作為真正的金手指好了。
葉林先回想了一下學過的知識,果然大學課本都曆曆在目,那感覺就像有本書在腦中可以直接翻閱,而且還帶智能檢索功能,畢竟是他自己的腦子嘛。
自信的說,他可以把整本書一個标點符号都不錯默寫下來,包括圖像。但關鍵問題是,現在這個時代,軟件編程有什麼用呢,囧……
不過葉林還是花時間,先将大學課本整理成冊,放在腦中的書架裡,分門别類的擺好,看着整整齊齊的書,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想到睡前的靈感,葉林忙開始回憶。他在研究美食時,看過不少菜譜,發現盡然也都能回想出來,以他八大菜系老饕餮的經曆,默寫百十來個菜譜,應該不成問題。真是太棒了,随便挑幾個菜譜,應該就夠還得起三十兩銀子。
葉林翻出紙張,刷刷寫下幾道菜譜:紅燒肉、幹鍋麻辣魚、夫妻肺片兒、姜爆鴨子、糖醋排骨等等。這菜,還是得挑選食材易得,又接近此地口味的才行,什麼臭豆腐之類的,還是先不要嘗試了。
轉過身,葉林看着書架上滿滿原身學過的書,有如《禮記》、《周易》、《春秋》這樣的四書五經,也有《易傳》、《四書章句集注》等大家注解四書五經的書籍。
拿出一本翻看,卻發現這些仍舊是模模糊糊,既不能理解也不能背誦。
這就跟在現代看小視頻時,一模一樣,眼睛:“我學會了”手:“不,你不會”。雖然翻看一遍,對這些新知識也加強了記憶力,但是該不懂的還是不懂啊。
唉,也對,這些不是他自己學過的内容,好像不符合金手指的定義,可原來的葉林離開時,是留下來記憶的,這該怎麼算。
看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需要依靠,他現代學過的知識。目前先去把菜譜賣了,銀子要緊,至于未來的路,葉林還沒有想清楚。
原身大小刻苦學習,過五關斬六将,成功考上秀才。又繼承其父遺志,未來打算考舉人,定是想走仕途這條路。
但是現在,他對原身學過的四書五經,都是霧裡看花,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要想重新學起來,沒個三、五年怕是不成,這期間,還要先考慮恰飯問題。
要說拿菜譜跟人合作開飯館、做點兒小生意,養家糊口應該是足夠了。不說别的,就是街邊攤這些美食,都數不勝數,在現代賺的比普通白領都多。民以食為天,不怕沒生意,這應該是最可靠的一條路了。
吃過早飯,葉林讓阿婆和弟妹别再忙碌,好好休息。解釋他已有方法籌銀子,今兒就會去縣城走走看看。回憶了一下方向,他拿了點幹糧和水就打算出發。
葉婆婆将他送出院外,眼裡閃着擔憂的光芒,笑着應道:“好,好,今兒歇上一天,林哥兒路上一定小心,身子還虛着,不要累到了。”
可能是葉老秀才教書的餘蔭,即使他家借了這麼多錢,多年未還,出村路上,還是有幾戶人家跟他打招呼。有一黑臉大漢,姓趙,是這村裡的獵戶,格外豪爽,聽他要去縣城,忙叫住他。
那趙獵戶正要去鎮上賣獵物,已經在村上馬屠戶家裡借了驢車,說好了辰時三刻出發,正好可以捎他一程。
葉林回想,原來此人也是老相識,少時父親還在世,那趙獵戶時時到家裡來,後來就來得少了。便笑到;“那感情好,多謝趙叔了。”
……
望着葉林和趙獵戶出村的背影,不少村民都竊竊私語,轉瞬間,這消息就傳的滿村人都知道了。
溪水邊幾個農婦正在洗衣,聽到這消息也忍不住議論起來,
“葉小秀才這是去找門路了,也不知能不能還上錢。這眼看就隻剩下十二、三日了吧?”
“我看行,那日葉小秀才不是說了嗎?他那麼多同門、同窗,總有家境好的,一人借上三、五兩,不就很快能湊夠錢”
“我呸,你聽他在那裡吹,這是唬你們呢”一個吊梢眉、三角眼的媳婦叉腰罵道,“若說别人可能還有許多同門、同窗,但葉林可沒有吧,自他爹死後,他不都是在家自學嗎?僥幸考了個秀才罷了,哪裡有什麼同門啊?”
其他幾人聽了這話,面面相觑。
“哼,李大妮兒,你才嫁進我們村幾年?知道個什麼?”
“就算葉小秀才沒那麼多同門,可人家是正兒八經考過院試的生員,考童子試時還不能認識幾位讀書人啦?”一位膀大腰圓的嬸子罵道。
可明顯,其他幾人隻是從不關心科考的村婦罷了,哪裡懂什麼“生員”、“院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