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此事,沈無庸沒多留沈芙,直接讓她回了王府。
馬車逐漸消失在道路盡頭。
張嬷嬷不解地問道:“夫人為何同意老爺準備如此貴重的壽禮,豈不是替那小庶女解決了一難題,在王妃面前掙了臉面?”
柳氏輕笑道:“是掙臉還是丢臉,還未可知。”
張嬷嬷歎息道:“她如今倒是成了高高在上的世子妃,瞧她那趾高氣昂的樣子,上次回來就掌掴了三姑娘,三姑娘這次聽她回來連面也沒敢露。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倒是誰都不放在眼裡了。可憐大姑娘還躺在床上,這老天真是不長眼。”
“秋後的螞蚱,再讓她蹦跶幾天。”柳氏轉身離開。
……
一回到王府,方嬷嬷立馬迎了上來。
“怎麼樣,老夫人身體可還好?”
“沒什麼大問題。”沈芙讓下人先把那座屏風搬進去。方嬷嬷掀開綢布看了眼,雖她是個沒什麼見識的,但也看的出來應該是很貴的東西。心裡正尋思着,就聽見沈芙問崔媽媽:“崔媽媽如今管着院中雜事,可是嫌我苛待你了?”
崔媽媽躬身回道:“世子妃這是說的哪裡話,老奴不敢。”
“既是沒覺得我苛待你,”沈芙笑了下,問:“有道是一仆不侍二主,媽媽領着我的月錢卻還給我嫡母傳着消息,這又是什麼道理?”
“原來是這事啊。”崔媽媽像是才反應過來沈芙為什麼生氣似的,“我也是為您操心不是。您準備的壽禮不足,到時候丢了臉面也不僅是您一個人的事,那我也跟着着急啊,隻怕是世子妃有什麼難言之隐,所以告訴了夫人和老爺,老爺才為您尋了件這麼貴重的屏風。說句托大的話,若不是老奴,您這壽禮還一籌莫展,我這樣做可都是為了您啊!”
這字字句句,說得自己反倒是勞苦功高了,沈芙都沒有罰她的理由。
因為崔媽媽就沒有把沈芙放在眼裡。
她可是夫人送過來的,既沒出錯,這沈芙敢動她嗎?
見沈芙沒有說話,崔媽媽又笑了笑,提醒道:
“世子妃,我們都是夫人送來照顧您的,做的一切都是為您好,你應該要明白才是。”
“你——”
沈芙靜靜看了她好一會兒,“崔媽媽真是有張巧嘴啊,你要這麼說,我還真的奈何你不得了?”
崔媽媽略躬了身,語氣輕慢:“老奴不敢。”
沈芙站起身,一步一步走到崔媽媽身前:“可崔媽媽是不是忘了一件事呀。”
“請世子妃直言。”崔媽媽擡頭看着沈芙。
沈芙忽然淺淺笑了一下,歎了兩聲:“媽媽如此巧舌如簧,“循規蹈矩”,讓我捉不住錯處。如果我是在沈家的庶女沈芙,恐怕确實拿你沒辦法。可是崔媽媽,”她語氣十分不解,“為什麼總是忘了我現在的身份?”
崔媽媽忽然感覺大事不妙,這個小庶女似乎敢反抗夫人了……可是怎麼會……
就見沈芙眼底已沒了笑意,一字一句平靜道:“我堂堂安王世子妃,即便再不得勢——但要發賣你一個區區奴婢,要何理由?!”
“世子妃見諒,老奴實在不是這個意思。”崔媽媽立即跪下來,恭聲道:“若是世子妃覺得老奴自作主張,以後老奴再不敢了。還請您看在夫人的面子上,再給老奴一次機會吧!”重音落在“夫人”二字上。
是啊,她可是柳氏的人。
沈芙在安王府都未站穩腳跟,最是需要沈家的時候,如何在這個時候敢與柳氏作對?
沈芙也才反應過來似的:“啊……我都忘了你是嫡母給我人,我自當給三分薄面的。否則,傳出去倒是說我不珍惜嫡母的一片慈愛之心了。”
崔媽媽連連點頭:“世子妃能這樣想就對了!”
沈芙卻笑眯眯地眼神一利:“那我就更留不得你了!”
“嫡母把你們幾個送到我身邊,自是出于慈愛,讓你們幫我排憂解難的,可是你們都做了什麼?在院忠偷奸耍滑,自作主張,行事不謹,甚至對我處處威脅,若讓别人知道母親給我送了這樣的刁仆,京中世家該如何看她?還道她是故意要為難我呢!我若今日不處罰了你,豈不是讓你們抹黑了嫡母的名聲?!”
“不是的,世子妃……”崔媽媽此時才是後悔不疊,老臉發白,連連求饒。
可惜沈芙再沒給她一點眼色,轉頭直接對方嬷嬷說:“嬷嬷,你找個人牙子,發賣了吧。”
方嬷嬷立即笑道:“是。”
——
耍了一天的心眼子,可給沈芙累壞了。用了晚膳洗漱完就要爬床上睡覺。
方嬷嬷開門進來,開心不已地說,“那崔婆子走後,剩下的三個如今老實得很。以後想必不敢再給柳氏傳消息了。過幾天再尋個借口把這三個一起送走就好了。之前有什麼風吹草動都要傳給柳氏,咱們這個問梧院漏得跟篩子一樣。”
沈芙困得眼皮都要耷拉下來了,敷衍地應了句:“嗯……”
“可是這樣一來,柳氏恐怕知道你不再怕她了,背地裡不知道要耍什麼陰招來害你。”
“……”
方嬷嬷嘀嘀咕咕說了許多話,一直沒聽到沈芙的回答,輕輕拍了拍她的背。還沒動靜,起身一看,眼睛閉着早睡着了。
“……這孩子,倒頭就睡。”
低頭仔細給她掖了掖被角,方嬷嬷關門離開。
——
而這兩日,世子也從軍營趕回。
沈芙從昭華堂出來時,恰遇上他歸來。
因是迎面而來,沈芙便喊了他一聲,隻聽他面無表情淡淡應一聲,從她身邊而過。
腳步都未曾停留一下。
嫁進王府後僅有的幾次見面,他大部分的時候都如此對她冷漠無視。沈芙倒是沒覺得有什麼,而且其實她也不想見着他,他無時無刻渾身的冷意和壓迫感,讓她每一次面對他,都戰戰兢兢的。
目前這樣就挺好。
……
安王妃生辰宴這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一大早,京中許多世家貴婦都來了,壽禮擺滿了整個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