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在水浒世界裡做大嫂 > 第55章 多餘

第55章 多餘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到最後,她翻到了最後,看到一道沒有解開的題目,便撿了石頭在地上演算。

是一道開七次方根的數學題,很抽象,以及……就算是在閻嬌嬌那個時代,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出來的。

她很詫異,在這個時空,竟然有人已經開始研究這種數學了,并試圖把他公式化。

閻嬌嬌拿到題目,先把文字翻譯成自己習慣的阿拉伯數字,然後開始演算。

她算的不快,因為習慣問題,她将所有的步驟寫出來,再擦掉,再寫出來。

一行行,是外人看不懂的天書,卻是數學人的情書。

最後,她松了口氣,有些疲憊的寫出來了答案。

老婦人一直在她旁邊蹲着,看她演算,等她報出答案之後,卻是顧不得答案的對錯,隻是抓住她的手問,“這是什麼?”

“這是梵文數字。”閻嬌嬌想了想告訴她,“我是跟寺裡的僧人學的。”

其實閻嬌嬌使用的不僅僅是阿拉伯數字,還有大量的數學符号,但是她決定還是将這個全部推給印度數字。

大家普遍以為的阿拉伯數字,其實起源于印度數字。它由古印度人發明,後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之後再經歐洲人将其現代化。人們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因此将其稱為“阿拉伯數字”。”

數字是數學發展最重要的工具,簡單易書寫的數字以及符号,讓許多需要抽象思維的數學公式變得可觀。

早在公元8世紀左右,也就是唐代的時候,阿拉伯數字(印度數字)就随着佛學東漸曾傳入過中國,但并未被當時的中文書寫系統所接納。大約在公元13到14世紀之間,也就是宋元時期,阿拉伯數字由□□教徒帶入中國,亦未成功。明末清初,中國學者開始大量翻譯西方的數學著作,但是書中的阿拉伯數字都被翻譯為漢字數字。直到清光緒元年,原始版本《筆算數學》對引進的阿拉伯數字作了介紹以及使用,阿拉伯數字才正式被國人接收。

這是一條原本可以避免的彎路。

老婦人抓着閻嬌嬌的手,沒有說話,她隻是如癡如醉的看着地上的過程,半響竟然流出淚來。

“為什麼讓我看到它……又為什麼讓我,在這個時候才看到它……我蹉跎半生,全然無功……父親,母親……”老婦人喃喃自語,竟然抱着閻嬌嬌大哭起來。

閻嬌嬌不知道說什麼好,她慌亂的抱着老婦人,示意她帶來的小姑娘攙扶一下,同樣癡迷看着地上算式的小姑娘也才恍然大悟的醒來,抱着祖母,第一句話卻是,“祖母,我想留下。”

“留下?”閻嬌嬌一頭霧水,老婦人卻是停止了哭泣。

“既然見得這些,我就不想走了。”小姑娘扯了扯祖母的衣袖,看着她,一臉渴望的說道,“反正我也是個無用之人,去了東京不過徒添煩惱,你就把我留在這裡嗎?”

這語言大膽而直白,讓老婦人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等等,什麼留下來,我這裡……”閻嬌嬌趕緊出聲,避免在不知情的時候甩下什麼大鍋,卻不料小姑娘當下拿出袖中的那張紙說道,“你這裡不是招夥計嗎?剛才那兩道題我都做出來了。”

“這隻是報名,并不代表你能過後面的考核,而且就算你考過了,我作為東家也有拒絕的權利。”閻嬌嬌解釋道,然後為了避免麻煩,她再度把話說清,“我招的是賬房先生,需要有一定的算學基礎,但不代表有算學基礎就要能做好賬房先生。”

“那你教這種算學嗎?”小姑娘期待的問,大有閻嬌嬌敢說教,她就立刻去學會計的架勢。

“不教。”閻嬌嬌搖頭,誠懇的說,“我是個糧商,你瞧,我是以做生意為主的,不是教書先生。”

“哦。”小姑娘露出失望之色,但是片刻之後又振奮起來,“那你家缺丫鬟不?我可以應聘。”

“你?”閻嬌嬌看着她那雙一瞧就沒做過什麼活的手,無奈的看向老婦人,“老夫人,你勸勸你孫女吧。”

老婦人一直在思考着什麼,聽到閻嬌嬌的話才回過神,看向自己的孫女,話語中是前所未有的鄭重,“你可想好了?你知道留下的話,你要付出什麼代價?”

“我知道。”出乎意料之外的,小姑娘非常認真的回答道,“爹爹和大哥不喜歡算學,一心鑽營做官。二哥天賦有限,祖母老了……若我不再學的話,曾祖、曾祖母、高外祖父的絕學就失傳了。”

“我是個姑娘家,他們從小就說我是多餘的……多餘的好啊,我既不必去光耀門楣,也不用讀書考科舉。我跟着去東京,也不過是做個無所事事的小娘子,在後宅裡做我壓根兒不喜歡的繡花烹饪,年紀到了嫁給一戶人家,然後生兒育女,接着就要忙于養兒育女,管理内宅……那樣的日子,祖母你經曆過,我母親正在經曆着……然而我不想過了。”

“祖母,世界上過着那樣生活的女子有那麼多,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你就讓我去走一走沒有别人走過的路吧。”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