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時間是飛快的轉眼兒就要到新年。
過年對于00.、10後出生的孩子或許算不得什麼非常重要的大事,而過年在80年代時候的上海過年氣氛要遠超現在。
那時物質相對匮乏的時代,雞鴨魚肉并不是天天能上桌有得吃的,許多東西也不是你有錢想買有能買或者買得到的。
大魚大肉基本會在特定的大節日或者家裡來了重要的客人才會有。同樣的衣服也不似如今天天可買新的,那個時候小孩子的衣褲很多是由大人自己做的,做的時候褲子總時留長許多然後褲管縫起,孩子長高腿長了褲管再往下一點點的放,當然完全穿不了後這條褲子一般會穿到另一個年紀更小一些的人身上。
楊媽是個追時髦手又巧的,而錢媽剛好能弄得到布料。
可即便如此兩個孩子也不是時時能夠有新衣的,她倆的身高就如她倆的性子,楊佳能吃又好動個頭竄得飛快,而錢媛卻始終是慢慢的穩步增長,短短半個學期兩個身高已經差了大半個頭。
是以,楊佳穿的那些個在孩子中算時髦的小喇叭褲,燈籠褲在穿不多久之後又會出現在錢媛的身上,而錢媛也從不覺得這會有什麼丢人的,畢竟,那會兒撿哥哥姐姐穿不了的舊衣,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的事兒。而楊佳因為個頭長得太快,又沒有姐姐的舊衣可撿,在那時的家長看來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那會兒的節假日也沒現在的多,元旦、五一、十一、春節都是大節日,每每到了這些節日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長,過節也代表着要給孩子添新鞋新衣新褲,不是自家做的而是去商店買的那種。畢竟,在那時沒有手工定制的概念,衣服家家都能自己做,商店賣的成衣才是所謂的高級貨。
過年前的幾周是女人們最忙碌的時候,比起賺錢養家的男人,女人們要操心的東西更多,要備各樣的年貨要準備給孩子的新衣,還是家裡要大掃除床單被套都是要洗的,而對于沒有洗衣機這種神器的時代,洗大件是非常辛苦的事。
洗衣要大量的水當時的人們對水是十分節約的,畢竟水費也是一筆不小的生活開銷。
于是也就有了上班的女人如果單位有條件會把東西帶到廠裡去洗,就為了省那麼一點的水費。八十年代上海還是以工業為主的城市,一般略大些的廠子都是有浴室的,浴室票一張一個人可以帶孩子一塊兒,所以,時常就有女人們會把衣服帶到廠裡一邊洗澡一邊洗衣服,自然,浴室大多是有守門的阿姨的,老話說現官不如現管,老阿姨門口一坐收浴室票,見你大包小包帶着東西就會拿着雞毛當令箭擋下,說白了就是看人頭,平時小恩小惠塞些東西關系好的就睜一眼閉一眼,關系一般不熟悉的免不了被刁難。
楊媽這方面向來玩得轉,拿她的話來說把小鬼擺平了遠要比擺平閻王要來得有用。
沒有獨立浴室也沒有熱水器的年代洗澡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楊佳外婆家住的是公房,造好之後沒多久就通了煤氣燒水還算方便,要是私房還得提着煤球爐燒水,象現在這樣随時想洗就能洗是不可能的,一周洗上個一次就算不錯了,大多是擦身女人們晚上弄一盆水做最簡單的清洗工作。
廠裡有浴室楊媽是個愛潔的又走門路,是以她常帶着親媽和女兒一塊兒在廠子裡洗,有時也會把錢媛也一塊捎帶上。
浴室挺大一排水龍頭沒有隔間,大家都是光着身子各占一個龍頭洗,成年的婦女們沒有什麼害羞不害羞的,大家一起洗說說笑笑有時還會伸手摸一把。
楊佳打小跟着媽媽在浴室洗,光着個小身子在浴室跑來跑去,都是相熟的阿姨都喜歡逗弄小孩,她就咯咯咯的笑總不好好洗,錢媛就安靜多了,老老實實乖乖地由着楊媽幫她洗,每每這個時候,楊佳便希望自己生的是這個才好。
洗完了衣服帶回家拿個繩子到樓下,尋兩棵樹把繩子系上被單一挂,冬日還要曬被子,上海靠海濕度大到冬天棉花胎的被子隻要太陽好就會拿出來曬,一天曬完收時拿滕拍用力的拍,大家拍時也會拿着滕拍對不聽話的小子說:“你要不聽話,我就拿這個抽你。”
在上海沒有小年這個說法,年二九叫小年夜年三十叫大年夜,出嫁的女人一般會在小年夜回娘家一起吃飯,年三十則到婆家一塊兒跨年。
楊媽的情況特殊一些,因婆家娘家住一個新區前後排,加之在婆家不待見,所以,年三十她會先到婆家走個過場,随後就帶着女兒回娘家過,事實上,婆家八不得她不去好少吃幾口菜,兩母女走後還會催着大兒子也一塊走。
年夜飯也叫團圓飯,這一頓飯算是中國人心裡最重要的一頓,比之後世,人們對這頓飯的期盼程度是非常高的,隻因為這天晚上桌上必定是雞鴨魚肉樣樣都有,全是平時吃不到的大菜。
清蒸童子雞,腌笃鮮,醬鴨,紅燒肉,紅燒鲫魚,五香牛肉,這一天的菜比平常的多,大家可以放開了吃不必扣扣搜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