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星級男人通鑒 > 第68章 神秘的宗祠

第68章 神秘的宗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後西村由兩個自然村組成,聽說兩姓之間曆來有些龃龉。陳友軍的姐夫姓黃,這回卻把彭家那邊的三房頭請來一起吃午飯,剛強覺得蠻有意思。跟着兩個小青年入村,剛強隻是靜靜地觀察路旁需要維修和推倒重建的民宅,并未試圖同二人聊天。他既然是來朋友家做客的,問東問西、沒話找話容易引起懷疑。

在一衆烏黑破舊的民房中七拐八拐了半天,找不出一棟外皮完整的牆壁。每家的防盜門卻是堅實的精鋼打造,窗戶外裝着鐵栅欄,讓人心裡五味雜陳。剛強在河北的老家固然窮,可民風淳樸夜不閉戶,仔細想想也有道理。老家交通不便,外面的盜賊誰費那功夫跑去窮山溝裡偷東西?而海陸豐一帶位于祖國南部沿海敞開的大門處,海岸線上有數不清的港口。跳上艘船,往西駛是香港澳門,往東行過了海峽就是台灣,這也是為何此地容易成為□□、制毒、走私據點的原因。

眼前陡然一亮,一座有着金色懸山屋頂和粉色牆壁的古典庭院出現在面前,應當是黃家的祠堂了。關于宗祠這種設施,剛強上次随吳俊去漢溪村開展“美麗鄉村”活動時,曾為當地的簡家人修過一座牌坊式的祠堂,規模遠不如面前的庭院。就那,離開漢溪村時還被村幹部們拽着胳膊依依不舍。剛強其實一直挺好奇,南方村落裡這些小有規模的祠堂平日都做什麼用,閑着嗎?

也是巧了,就在他經過祠堂大門口時,右扇印着“加冠”、左扇印着“晉祿”幾個金字的大木門被從裡向外推開,一個五十來歲,留着短發穿橘紅短袖衣的大媽邁出門檻。一眼望見剛強身邊系寬腰帶的那個青年,大媽杏眼圓睜,尖叫一聲:“蝦仔!”

被叫到的青年扭頭瞅了大媽一眼,肩膀一顫,左腿邁出一步像是要逃跑。最終沒能鼓起勇氣,就那麼定在原地。大媽也不知是不是蝦仔家裡的長輩,氣勢洶洶地走過去,拿剛強聽不懂的福佬話劈頭蓋臉地數落青年。蝦仔的同伴則站一旁觀望,同情中夾雜着幸災樂禍。

剛強瞧這架勢,一時半會兒完不了。探頭朝祠堂裡張望,見還有位穿淡黃色上衣的大媽坐在靠門的小闆凳上,也是短發,臉微胖。面前的地上擺着四個大菜籃子,裡面有菠菜、芹菜等。菜籃對面的小凳應當是先前那位大媽坐的。

“阿嬸呷飽未?”剛強躬下身,笑嘻嘻地問。“我能進來參觀一下嗎?不照相,就是随便瞧瞧。”

“呷飽未”是閩南語、福佬話中見面打招呼用語,類似于“你好”,又或者北京人常說的“吃了您呐”。

大媽沖他搖頭,用普通話說道:“祠堂不可以給外人參觀的!祠堂裡供奉的都是自家的祖宗。”

“自家祖宗怎麼就不能見外人了呢?”剛強倚着門,抑揚頓挫地說,“是不是嫌我長得醜,怕驚到你家的祖宗?”

大媽停下手中的活,擡起頭來沖他一笑,“你呢,就不醜啦。靓仔進來說話吧!”

剛強進門,先掃了一眼祠堂裡大緻的擺設。四四方方的建築結構,當中是個天井,四周是一圈帶屋頂的走廊,目之所及處沒有封閉的屋舍。大門正對着的那條走廊裡并列擺着兩個大案台,左邊的有多個祖宗排位,右邊擺着媽祖娘娘像。兩個案台均有香火供奉,但除此之外基本都是靠内牆擺放的雜物了,掃帚、拖把、水桶。幾張折疊的大圓桌,以及幾十個常見于大排檔給食客坐的紅色塑料凳,如一次性紙杯那樣層層疊疊地摞在一起。

“哦呦,這麼多的菜,阿嬸是在做菜茶對不對?家裡有添男丁嗎?”剛強賴賴唧唧地問,“做好後要不要請我吃啊,我都還沒嘗過。”

菜茶是地道的汕尾海陸豐傳統大菜,又叫男丁茶,早些年隻有家裡最近添了男丁的才會做來宴請賓客。後來食物富足,也就成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家鄉菜。可不是隻有茶,事實上壓根兒也不放茶水。除了十幾種青菜、香菇、炒米等素料,還會加鱿魚、蝦米、豬肉和各種臘腸,拿老火骨頭湯澆上吃。

“去年底添了個侄孫,”大媽笑得臉蛋滾圓如她手中握着削皮的荸荠,“靓仔來這裡做生意的嗎?”

“恭喜曬啦!多子多孫才會家财興旺嘛。我也有三個兄弟,隻有大哥結婚了。”剛強給大媽看了眼手中提着的禮品,“不是做生意,來找黃兆興家人的。我平時是幫人蓋樓的,阿嬸家有沒有危房?”

“房子,就還能住,”大媽擡手指着幾米外的一張方桌,“那邊有做好的龜仔粿,你自己去拿。酒宴是明晚,要擺八桌的,你有空就來吃喽。”

果然秘訣在于拉家常,剛強心想,有些後悔沒把郭采莉帶上,可以現身說法教她如何同村民們打交道。無知導緻恐懼,陌生讓人戒備,所以就要靠多說話、多聊天來拉近距離。一來二往别人發現你就是個同他們思維差不多的普通市民,尤其是——你肯吃他們做的東西,就會松弛下來。

龜仔粿外形和顔色像隻龜,糯米團裡包上芝麻、豬肉等餡料,壓成扁扁的一坨。剛強吃着這款陸豐特色小食,注意力被身邊牆上貼着的幾張大幅公告吸引住了。紅色的海報紙上寫滿密密麻麻的斜體毛筆字,談不上藝術,倒也工整。

這左邊第一幅記錄的是2003年部分黃姓村民上繳的“丁口費”。籠統地看下來,一個八口之家——本地家庭生三四個孩子的算低配——每年大約要交200元。有的十幾口人,欠了兩三年,一次性補交一千多塊。還有一個人給一百來人連交兩年的,不知道是什麼狀況。整個後西村共有五千在籍人口,剛強按一半為黃姓村民算的話,本族每年的收入就有五萬。累計下來可不少啊,都拿去做什麼用了?

再看第二張公告,是宗族去年支出的明細。祭祖活動的費用隻是零頭,大頭是修祖墳和建磚廠。

祖墳花了兩萬多,包括請先生來勘山擇日的錢,這錢是所有黃姓人家必須出的。磚廠嘛,應當就是剛強在農田附近見過的那個鎖着門的小院。購進設備和原材料花了三萬五,廠房估計一早就蓋好了,這裡列出來的隻是去年的花費,在那之前有沒有投入就不清楚了。嗯,既然是全族人集資,日後獲利也要分紅的吧?有點兒原始股份的意思。

讓剛強納悶的是,還有一項“土地資源勞力”,花費一萬多。這是做什麼的?難道與田邊那些莫名其妙的大坑有關?正想問問大媽,聽蝦仔在門口叫他:“喂,走啦!”

剛強從手中提着的袋子裡掐了束荔枝下來,擱到大媽籃子裡,随蝦仔離開祠堂。

******

陳友軍姐夫家就在祠堂後方。簡單方正的灰色二層小樓,占地不大也沒有陽台,在村裡屬于經濟狀況較好的人家了。正門上貼着幅對聯:“天行好運丁财旺,富貴平安福滿堂”。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