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嬰倒沒怎樣,他隻是終于職守,盡臣子的本分,就是,沒能救下來。
&
【别小看語言的力量,尤其趙高這種最會揣摩上意的人,說的話一多,沒多久胡亥就派使者催蒙毅兄弟自殺。】
【蒙毅冤啊,他根本就沒插手過立太子的事,結果卻被扣上這樣的罪名,他憤慨的跟使者申辯,結果還是毫不留情的被殺了。】
【蒙毅死後胡亥又對蒙恬下手了,蒙恬也冤啊,他提出要見胡亥,進行自辯,使者是趙高的人,哪裡會理他?隻說不敢把他的話傳達給胡亥,蒙恬見大勢已去,無奈下隻得服毒自殺。】
**
蒙恬蒙毅兄弟互視了一眼,然後咬牙冷哼,這一次看下誰死誰手!
&
【蒙恬蒙毅兄弟死後不久,胡亥又對馮去疾和馮劫父子下手了。】
【而他殺害馮去疾和馮劫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倆上疏勸谏他停建阿房宮,減少一些徭役,就被胡亥降罪,最終自殺而死。】
**
馮劫氣的頭發都要豎起來了,趙高這個佞臣!
他剛才就該揍死他的。
&
【之後一批又一批的朝臣倒在胡亥的屠刀下,在二世殘忍的屠殺中,朝臣們朝不保夕,人人自危,除了趙高。】
【趙高順心順意,二世繼位後,他成了郎中令,掌管皇宮守衛,他的兄弟趙成則成了中車府令,他的女婿成了鹹陽令,其他如禦史,侍中等重要職位,也都是他的人,風光無限。】
【但這不是趙高和胡亥對大秦最後的禍害。】
【趙高大概是跟秦有仇,在殺完朝中大臣後,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地方上的官吏。】
**
馮去疾氣的恨不得再揍趙高一頓,然而始皇帝面前,他又不敢,隻能對着李斯一頓噴,“殺害官吏這完全是動搖國之基石,趙高愚昧,你難道也不清楚嗎?”
不等李斯回答,他又譏諷道;“啊,老夫忘了丞相已經投靠了趙高,依附趙高,怎麼還會敢違背他的話呢?”
李斯被嘲諷的臉一陣青一陣白的,很是尴尬。
&
【在二世元年,胡亥巡遊天下的路上,他又蠱惑胡亥說:“陛下出遊應該趁機樹立自己的威信,把那些不聽話的官吏殺了,這樣一方面既可以除掉不忠于你的官員,另一方面又可以樹立你的威信,讓那些人再也不敢對你不敬。”】
【胡亥那個蠢貨還真聽了,然後又殺了一大批的地方官吏,搞的大家是戰戰兢兢,惶恐不安,唯恐屠刀下一刻就落到自己身上,和中央自然也離心離德。】
【胡亥卻很得意,現在大家都怕他了,再也不敢對他不敬了。】
【說真的,見過蠢的沒見過這麼蠢的,大秦的官吏本來就不夠,胡亥不想着盡量培養官吏,反而咣咣一頓殺,他是唯恐秦朝死的不夠快是吧?秦始皇那麼英明的人,怎麼會生出這麼蠢的孩子?】
**
好問題,始皇帝也想知道,他怎麼會生出這麼蠢的孩子。
始皇帝微眯起眼,如果說虐殺兄弟姐妹以及宗親隻是讓人心浮動的話,那誅殺大臣、官吏們就是動搖大秦的根基,這估計也是大秦三年就亡的原因之一。
始皇帝想想官吏培養的時間和難度,再想想被屠殺的文武大臣,心裡的怒氣就更甚了。
這個孽畜!
&
【官員尚且如此,民衆呢?就更凄慘了。】
【當時秦朝剛統一六國,正是要休養生息,讓老百姓,或者更準确的說法應該是黔首喘一口氣的時候,胡亥偏不。秦法本就嚴苛,他上台後甚至還又修改了律法,血腥暴力統治國家。】
【黎庶們被折騰的幾乎隻剩下一口氣了,這種情況下,李斯因為兒子征讨起義軍不利,被章邯譴責位于三公,怎麼還讓盜賊猖狂至此。李斯惶恐,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為了得到胡亥的信任,他就迎合二世提出了一套督責之術。】
【什麼是督查之術呢?就是殺越多的人為‘忠臣’,能征收更多稅的官員為‘明吏’。】
【衡量官員kpi的标準是看誰殺更多的人,看誰收更多的稅,這是真瘋啊,上下都沒一個清醒的人。】
【胡亥卻覺得很好,上行下效下,當時的鹹陽城每天都能看到許多的屍體,路上‘犯罪’的人有一半之多,整座城市,應該說整個秦帝國就是人間地獄。】
**
所有人:“……”
大殿外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中。
這顧沉默沒有持續很久,僅一會兒就被一堆的問候代替,大家對着矯诏三人組就是一頓瘋狂臭罵。
簡直失心瘋。
居然做出這樣的事來。
就是那昏庸的纣王都沒做出這樣的事來,他們三人卻這麼做了,是瘋了嗎?
—
南北朝.宋。
元徽二年(公元473年)
大部分人都對秦朝末年的這一幕感到不忍,隻有劉昱十分喜歡,他笑嘻嘻的看着,欣賞着,拍手叫好,“這套督查術好,我也當如此。”
左右:“!”
你是瘋了嗎?
—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看到這,雙眼一熱滾燙的淚就落了下來,“民生多艱,二世如此橫征暴斂,倒行逆施,不惜民力,不怪三年就亡。”
長孫皇後上前握住他的手,給他寬慰。
李世民反握住妻子溫熱的手,同時立下誓言,“朕必然不會讓治下百姓過的如此凄苦!朕會勤政,愛民,朕會讓大唐富強,讓治下百姓安居樂業!”
長孫皇後點頭,“二郎乃明君聖主,必不會如此。”
&
【在胡亥不懈的努力下,第二年七月秦朝終于爆發了曆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棒不棒,一年内就達到自滅滿門,官逼民反的成就,恭喜胡亥,離滅亡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