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李村頂着‘村莊’之名,但它實際上是青島北部城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曲芳笑着說,“小凱以後可以考慮在李村買房,這樣上班也比較方便。”
“我也正有此意,現在來看,李村的房價也算是青島市比較低的區域。”小凱抿了抿嘴,慢吞吞地說,“有錢我就買新房,沒錢買個二手房也行。”
“相比市區的高房價,李村的房價還算比較便宜,交通也非常方便,從李村出發,一小時内可以到達青島中心市區的任何一個位置,無論是租房還是買房都很合适,所以,很多到青島的打工者都把李村作為到青島落腳的第一站。另外,李村還是一個日益繁華的百年商埠,擁有維客、利客來、北方國貿三大超市和人氣鼎盛的李村大集,深厚的人文底蘊使得李村成為青島市重要的商貿中心與教育重鎮,像現在的青島市58中,是與青島二中并駕齊驅的重點高中,它的前身就是原崂山一中。”曲遠說。
“可不是,現在青島整個城市發展這麼快,李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俺同事一個省外親戚前些年來過李村,感覺李村跟她老家縣城差别不大,最近他又來過一次,發現李村從老縣城升級為時尚、大氣的青島市現代化城區,跟他老家的農村老縣城簡直是天壤之别,李村的華麗轉身讓他驚歎不已。”曲芳說。
“3路公交車從台東直通李村,而3路車走過的台柳路,是一條1907年通車的百年老路,是青島市也是山東省最早通行汽車的道路,被稱為中國第一條公路,也是當時青島最長的一條路。”曲遠說。
“青島真厲害,中國的第一條公路居然出現在青島!可是,這條公路為什麼叫台柳路?台指的是台東嗎?”李木子問。
“台指的就是台東,台柳路西起台東,東到崂山腳下的柳樹台,故稱台柳路。”曲遠想了想說,“青島是山東省最早運行汽車的城市,所以,中國的第一條公路出現在青島,也是有其曆史必然性的,而且,除了台柳路,青島還有兩條非常出名的道路——一條是香港路,一條是重慶路。”曲遠說。
“這兩條路有什麼可說的?不就是兩條城區道路嗎?”李木子問。
“這兩條路分别是為了紀念香港回歸與重慶直轄而命名的。”曲遠笑着說,“香港路西段原名湛山大路,東段原名湛流幹路,為紀念香港回歸,1997年市政府将這兩條路分别命名為香港西路、香港中路和香港東路,現在的香港路是青島市區最繁華、最現代化的一條東西向主幹道。”
“怪不得呢,1997年大學畢業後我到青島找工作,第一次到會堂時還叫湛流幹路,等我過些日子再坐公交車經過時,發現湛流幹路變成了香港路。”小凱恍然大悟。
“重慶路命名的時間比香港路晚一些。”曲芳說。
“重慶路原名小白幹路,是小村莊至白沙河主幹道路的簡稱。1999年,市政府為了紀念重慶市直轄,把小白幹路更名為重慶路。”曲遠說。
“重慶路我最熟悉。由于車流量太大,堵車比較嚴重,我每次從城陽到青島市區,坐車都要1個多小時。”
“哎,你們倆别光說話,快喝酒吧!”曲芳催促道。
“來,小凱兄,幹一個!”
“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