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從高一下冊開學,在寫故事時,我一直在聽那英的《默》。
循環反複,無限重回。
寫下這段文字的今天,我注意歌詞。
其實陳猶和孟燈都是很沉默的人,孟燈的沉默來自于她要觀察,觀察周圍的一切,少言少語是她初中學會的事情。還有是她的無奈,她的悲痛,她的無人訴說。
而陳猶的沉默來自于他所受到的教育:三思後行,謹少慎微。
但陳猶總是為了孟燈而做出改變。比如其實他答應孟燈從朋友做起的一開始就很明白自己對孟燈的情感,他愛她。那是一種他可以放棄很多東西而隻願和她在一起的愛。
他覺得自己能對情感負責。
大概放出這章的那天就是全文完結的那天,所以此刻我可以任情讨論。
陳猶仍然出國,不是因為他放棄了感情選擇前程,而是孟燈說服了他。他知道,如果自己還是留下,孟燈一定會内疚。他不願她心傷,所以他離開了。
二人都知道離别是痛苦的,孟燈其實也想和陳猶在一起,但如徐清說的那樣,孟燈要去顧慮自己的人生和未來,她仍然不确保自己和陳猶就是一生一世,所以她清醒又割痛地宣告他們愛戀的結束。
「陳猶不願孟燈為了自己而離開,孟燈亦不願陳猶為了自己而留下。」這段話是最貼切的。
孟燈和陳猶的愛戀在六人組裡是最為坎坷的。陳眠與陳方枝的雙向奔赴堅定而從不後退,木錦和祁盛的慢慢靠近與人生規劃的靠近讓他們也很順利。隻有陳猶和孟燈不同。
陳猶的家庭圓滿,甚至家人會為他的決定或過錯兜底,他幾乎不陷入自卑,他從不懷疑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