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衢親自率軍消滅西郢、蕩平東郯,最終令北鄣一統天下,這在史書上絕對是一樁豐功偉績。
但東郯國是溫且惠的母國,她對此作何感想就不得而知了,史書上是不會有相關記載的。
不過,史書上記載了溫且惠的生平。
雖然與丈夫相比,隻有短短幾行文字,卻也不難從中窺出這位金枝玉葉的公主,在看似光鮮華美的人生背後暗藏着不為人知的心酸。
溫且惠是彼時東郯國君溫崎的第三個女兒,冊封興城公主。
母親是國君原配的魏王後,在她七歲那年懷上第二胎,卻不幸難産而死一屍兩命。
魏王後去世後,失去母親呵護的小公主,在後宮過得怎麼樣已經無法求證。
但是在北鄣提出與東郯聯姻時,年僅十五歲的她會被選中嫁過去,就無形中說明她是一位不得寵的公主。
北鄣地處苦寒的北方,一直以來被視作蠻夷之國。風土人情都與其他三國截然不同,屬于很難适應的異鄉。
如果可以自由選擇,東郯王室無論哪一位公主,恐怕都不願意嫁去這樣一個地方。
.
明光特意翻了一下溫崎的生平,發現這位國君有過兩任王後。
原配魏王後難産身亡後的第二年,他将已經育有二女一子的愛妃韓氏扶正為繼後。
韓王後又先後為東郯王室誕下兩位皇子,地位十分穩固。
韓王後的兩個女兒中,有一位永昌公主跟溫且惠同年出生。
如果魏王後還是一國之母,韓王後還是妃嫔,那麼與北鄣聯姻的人選肯定不會是興城公主,而是要換成永昌公主上了。
明光不難明白一點,為什麼陸衢出兵滅了東郯國後,溫且惠依然與丈夫恩愛如初。
當年被東郯王室當作工具人用來達到政治目的的興城公主,估計是對母國沒有什麼感情可言。
沒準還巴不得它徹底滅亡,讓那些做主安排她嫁去北鄣聯姻的人,都落不着一個好下場。
有道是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至。
嫁入北鄣王室雖然并非溫且惠所願,但是她卻誤打誤撞地嫁了一個如意郎君。陸衢夫婦的恩愛程度,在史書上都有一筆伉俪情深的記載。
出嫁後的第三年,溫且惠懷上了她和陸衢的第一個孩子。
可惜孩子尚未足月就早産了,生下的男嬰是個死胎,自己也被折騰到大出血,雖然僥幸保住了性命,卻永遠喪失了生育能力。
對于任何王國的王室來說,綿延子嗣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是後繼無人還談何江山永固?
身為太子妃的溫且惠,如果不能為丈夫生下一個兒子,那麼地位就會岌岌可危。
即使是北鄣與東郯聯姻結盟期間不能把她廢為庶人,在兩國徹底兵戈相見的時候,她也難逃變成棄子的下場。
然而,溫且惠卻一直穩穩當當地坐在太子妃的寶座上。
哪怕她不能為北鄣王室開枝散葉,哪怕東郯被北鄣徹底滅了國,她的地位始終不變,依然是陸衢的嫡妻正妃。
連史書都感慨了一筆,“無子嗣而受寵十五年不衰,太子衢之愛妻可見一斑”。
大盛王朝成立的那一年,天空中降下彤雲朵朵,接引陸衢飛升成仙。他沒有獨自離開,而是牽起妻子的手雙雙登上天界。
就這樣,溫且惠與陸衢在人間做了十五年的恩愛夫婦後,又成為雲間仙境一對名符其實的神仙眷侶。
最初,溫且惠不過是跟着丈夫雞犬升天的幸運兒,沒有封号,隻有一個太玄娘子這樣的稱呼。但她是一個聰明人,沒有浪費這樣絕佳的機會,在雲間仙境開始苦心修行。
多年後,溫且惠終于成功修成正果,由邊緣人物的太玄娘子,正式晉升為有着天界神仙編制的太清元君。
明光讀完整本書後,應長恨也好奇地拿過來翻閱了一遍。對于陸衢與溫且惠的相關篇章,他同樣看得很認真。
畢竟四國時期已是千年之前,除了這對神仙眷侶,書中記載的其他人物他一個也不知道,自然隻會關注自己知道的對象。
“太清元君也算是否極泰來,雖然八歲喪母,十五歲被安排聯姻北鄣,卻遇上了一個情深意重的陸衢,即使她生不出兒子也一直不離不棄,真是運氣好呢!”
在禮法規定的七出之條中,“無子”就是一個男子休妻的正當理由。
尤其是在還有王位要繼承的北鄣王室,就算王後無子都可以直接廢掉,更遑論一個他國送來聯姻的太子妃。分分鐘可以一腳踢開,換成其他的北鄣貴女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