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江若醴的緣故,攤位确實吸引了不少顧客。
其實林潇綠現在做的雞蛋灌餅還是一如既往挺垮的,味道卻是非常不錯,反而成了一個特點。
這對林潇綠來說倒是個意外之喜,他可以早點收攤回去睡覺。
兩天後林潇綠就不敢提早回家了,他爸覺得灌餅挺受歡迎的,給他準備了更多的材料。
林潇綠隻能非常辛酸的在每次賣完灌餅以後要在外面多待上一兩個小時。
然後他非常機智的比平時晚一個小時再走,表示生意艱難,成功減少每日工作量。
但是這些在認真做灌餅的隔壁攤位看來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
晚上八點,江若醴照例出來買雞蛋灌餅。
這個點有不少顧客在排隊。
像往常一樣,江若醴在幫她的粉絲小姐姐做灌餅。
然後從隔壁傳來一道陰陽怪氣的聲音,還帶着點鄙夷:“也不知道這賣的是雞蛋灌餅還是賣的什麼。”
倒是有顧客先聽不慣了:“阿姨,你這話說的也太難聽了吧。”
面對指責,對方倒是一臉無所謂:“那你們說說你們是來買灌餅的,還是來看人的。”
“當然是來買灌餅的。”
“就這餅做的,誰信啊!”
林潇綠:明明罵的不是我,怎麼感覺受到了侮辱。
-
林潇綠安撫住江若醴:“你别湊熱鬧,我去解決。”
江若醴原本也沒打算理會:“好。”
“不好意思,阿姨,是我們排隊擋到您這邊了嗎?”
對方沒說話,隻是不屑地“哼”了一聲。
非常單純的林潇綠以為她這是肯定的意思,然後朝顧客道:“麻煩大家往這邊挪一挪,謝謝了。”
顧客也特别配合,往另一邊移動。
排隊的人不是很多,林潇綠就給他們一人送了一串烤腸表示抱歉。
就是這個舉動,又把對方給惹惱了。
“你這是什麼意思,跟我炫耀你們有客人,我們這裡沒人來?要是錢太多了,有的是地方花,别來膈應我們好不好。”
-
林潇綠表示非常無辜:我都按照你的意思來了,怎麼又不對了?
但還是脾氣很好地詢問對方:“不好意思阿姨,我不知道我怎麼了?”
攤主大媽聽他這麼說,更是來氣:“你又是打折,又是送吃的,送喝的,想來就來,不想來就回去上班了,有沒有想過讓我們怎麼做生意,我們還得靠這個吃飯。”
江若醴在幫客人做灌餅,同時也沒有忘記關注他們那邊的狀況。
其實在場的所有人都在默默吃瓜。
林潇綠非常誠懇地想和對方溝通積極解決問題,但每次又都能準确地踩在對方的雷點上,然而本人完全感覺不到。
“不是的,阿姨,我爸爸也是賣了很多年的灌餅,所以我肯定是知道你們的辛苦和不容易的,絕對沒有這個意思,打折是因為我做的不好,就不好意思多賺錢。”
大媽的情緒有些激動:“你知不知道,現在已經有客人嫌我們賣得貴,還問我送不送喝的,你們兩個玩得挺開心的,倒是一點也不顧我們死活啊!”
-
聽她這麼說,林潇綠還挺自責的:“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我的這些行為對你們影響這麼大。”
原本把這段時間的不滿都說了出來,加上林潇綠态度真的挺好的,對方的氣也順了一點。
然後林潇綠想到了她說江若醴的那些話,覺得有必要和對方說清楚:“這些都是我的問題,還是請你不要說我朋友。”
不料又惹到對方了:“朋友?穿成這個樣子,誰知道你們究竟是什麼關系。”
聞言江若醴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衣服,白天去了朋友的畫展,穿得是比平時認真一點,還加了各種配飾,挺莊重的啊!關鍵是她要想穿少一點,這氣溫也不允許啊!
“阿姨,你這話太過分了,人家就是來我這邊買過幾次灌餅。”
“哦,見過幾次就幫你,那肯定就是有什麼見不得人的關系了,原來是趕着倒貼啊!還是借着賣灌餅在這勾搭人呢!”
這話說的,縱使是林潇綠也保持不住一開始的心平氣和了。
林潇綠還想繼續找她理論,被江若醴攔住了:“好了,你說不過她的,随便她了。”
這話被對方聽到了,又是一頓輸出:“你在這裝什麼好人,我就說你怎麼無緣無故在這幫忙還倒貼錢,有時間有錢多照顧照顧你爸媽,年紀輕輕的不學好。”
吵架扯父母就沒意思了,江若醴繼續幫客人做灌餅,還是忍不住回她:“這個就不勞您費心了,我爸媽還是挺有錢的,衣服也是我媽媽給我買的,她還誇我好看來着。”
對方沒再繼續說話,就都以為她占到便宜就消停了。
-
有一些因為江若醴來買灌餅的顧客也沒再說想要她做了。
江若醴把灌餅遞給客人,和林潇綠道别:“我先走了,你也早點收攤回去。”
她知道對方生氣沒準還是因為自己多一些,還是早點走的好。
“好,這些客人的做完我就回去。”
江若醴背對着隔壁攤位在和林潇綠講話,林潇綠的注意力也在顧客那邊。
攤主大媽拿着一桶洗抹布的髒水就往江若醴這邊潑過來。
林潇綠反應還算及時把江若醴拉開,不過裙子還是被淋得透透的。
還好四月份穿的衣服還比較厚,不至于走光什麼的。
帶着灌餅碎渣和油漬的水倒在身上,江若醴是很崩潰的。
她張着嘴,一臉不敢相信,看看衣服又看看林潇綠。
林潇綠喪着臉,抱歉地看着她,然後點點頭,讓江若醴接受這就是事實。
江若醴什麼話都沒說,最後“呵呵”兩聲,給她整笑了。
林潇綠把江若醴拉倒身後,脫了自己的外套給她,就去找大媽理論,這時候再好的脾氣也磨沒了:“不是,你有病吧!”
對方不以為然,反而更加胡攪蠻纏:“怎麼我往地上倒個水還有錯了,誰讓你們站這的,這是你家的地方,還是你花錢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