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我真正渴望了解徐芫的時候,還是我研究生開題的時候。研究生的開題,是研究生自己一個人的恐慌,折射了老闆的不慌不忙。當收到開題通知時,我迎來了第二波焦慮,當老闆無暇顧及我小小的開題時,我進行了自我反思和聚會狂歡。自我反思就是自己的研一過的着實是潇灑和自由,沒有打卡,沒有彙報,沒人督促。而我自得其樂,沉迷于自己一個人的狂歡和忽略了實驗室的正常社交,最直接的反應是我空空蕩蕩的工位,想到了自己最初的“宏願”工位為家,說來慚愧。我沒有把實驗室當家,我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看着實驗室的忙忙碌碌。聚會狂歡,當然這是我獲得信息的快捷方式,我太不喜歡社交了,但是研究生的生涯更加的不純粹,每個人都會留一手,而信息差我就是劣勢的那一方。我需要給自己一個準确的定位。
我是一個很奇怪的人,當我遇到一個新的任務時,第一反應是打了雞血般開始燃起我的三把火,接着是不符合預期的焦慮,最後是找到一個舒适區擺爛。我逃避談感情,但我是一個成年人,而成年的代價就是學會粉飾與謊言。但是我太不想長大了,我可以在任何人面前都表現一個成年人應有的成熟和穩重,包括我的家人,可是我的内心太想這樣了,我覺得我需要童話,我需要小孩子,我需要書本裡提到的家國大義和一片熱忱之心。我記得最初談到理想這個話題的時候,我說我想成為周總理那樣純粹的人,雖然我沒有周總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那般宏大的理想,但是我希望我可以在我的領域裡有成就,向雷鋒那些純粹的小人物一樣,做一些為國家和社會有益的事情。可是我卻發現,太難了。這個社會節奏太快了,快到實踐跟不上理論,實驗跟不上前沿理論,生活跟不上理想。
說到這裡,我在大二那年,遇到了一個學長,他是我眼中的社牛人物,他給我的感覺就是遊刃有餘。那時他對我的評價讓我驚呆了,他說我其實是一個很冷漠的人,隻要我想那我就可以做的面面俱到,看似平和很好接觸,但是内心很冷漠,是一個如果不想了就可以把所有愛收回的人,但也确實容易内耗的人。我對想愛的人可以付出一切,可是一旦不愛了,真的一點點愛都懶得施舍,對沒有感覺的人總會默默的打分,然後給自己兩個選項去愛或者放手。那時我對這個評價覺得很精準,很少有一個人對我的評價是這樣的,我也從未這樣想過自己。那時我還回答他:“我第一次聽人這樣說我,但是我很認同,這樣聽來我好像更像偏執狂?”現在呢,我好像覺得我的愛很貧瘠,隻能開出幾朵小小的不起眼的花,像苔米一樣,我捧着它們送給我愛的人,當他們珍視的時候,我會努力再努力的開出更多的花朵送給他們,而有些人忽視甚至抛棄這些小小的花,我會焚燒,自此灰燼飛散,再無瓜葛,幹幹淨淨。我沒有玫瑰給他們,但是努力結出的小花是我最好的禮物,我不是一個熱烈的人,也沒有那麼多盛放的情緒,我的反饋會平淡會遲到,但永遠不會消逝。
在和一位同門壓過馬路,互相傾訴了壓力和無助後,我收到徐芫的一條消息,大意是李威闖禍了,可能會影響到他的競賽選拔。我那時極其沒有過腦子回了一句:然後呢?跟我有什麼關系?
許久徐芫發了一條消息:你是薔薇帶刺。不知道你會不會紮到自己?
“我不明白你為什麼要跟我說李威的事情?你還不如跟我說說亞運會誰奪冠了?我對李威的興趣還沒有亞運會大?”
“這麼大敵意?”
“不是敵意,是我不想知道,覺得糟心,我對他以及他家的事情沒有一點好奇心。”
“他不是你表弟嗎?”
“然後呢?以表姐的身份關愛他嗎?我覺得并不需要”
“你真的不需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