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期待,其實很大程度上在于,比起其他兩個大組,他對于同在一個大組的原創1組的表演内容更了解一些。
所以也會更想看具體的舞台呈現。
原創1組的服裝風格算是比較簡潔的那一類,統一的白襯衫和黑色長褲,隻是每個人的具體樣式存在着一些細微的差别。
說起來倒是和星世紀組初舞台的風格很像,不過這也算是常見的風格,連“借鑒”兩個字都說不上。
齊路遙倒是還知道一些過程中的狀況。
其實一開始定下來的并不是這種統一的風格,而是各有差異。
隻是後來,似乎是1組那邊自己覺得,各有差異的設計會無可避免地過于突出一些人,幹脆就改了統一的風格。
自我介紹正常進行,這組的呼聲也可以說是相當熱烈,四位決賽圈的選手,完全撐得起現場的氛圍。
況且又是最後一個節目,剛好趁着最後喊上幾句。
坐在等候室看公演,與在任何别的場合看的體驗都不太一樣。
如果說在遙遠的地方相隔着屏幕,會讓人産生一種距離感,而在台下看時,又有一種過分的沉浸感。
那在後台隔着屏幕看表演,大概就是介于這二者之間。
如果要仔細聽的話,舞台的聲音是有兩道的,隐隐約約的現場的聲音,和延遲了一點點時間的,清晰的視頻播放的聲音。
再以一種奇妙的狀态相互融合。
在應援聲中,舞台上的燈光熄滅。
等候室這邊,本來在中場讨論的選手們終于最後一次集中了注意力。
等待着未知全貌的新歌的呈現。
-
比舞台的打光更先一步亮起來的是背景的大屏幕。
同時響起的是模拟着鍵盤敲擊的聲音,伴随着背景橫紋信紙上的文字逐步呈現。
一字一頓。
“親愛的A,
今天是2021年2月28日,這是我寫給你的第21封信。
你最近還好嗎,我一切如常。
天氣預報說會下雪,所以我帶了傘出門。
但很可惜,今天最終是一個普通的晴天。
和之前的所有晴天,都沒有什麼區别。”
直到最後一個句号落下,文字又漸漸隐去消失。
文字消失的同時,第一束燈光亮起,隻照亮了坐在舞台右側邊緣的嶽願。
圓形的燈光區域落在他身上,在舞台上投射出了一道狹長的影子。
伴奏同時響起,低沉而緩慢。
等候室這邊有幾道驚訝的聲音響起。
似乎比起原創2這邊讓唯一的dancer齊路遙進行開場,原創1組讓嶽願作為開場更讓人沒有想到——畢竟齊路遙也是再評級拿A的人,vocal根本說不上差。
不過更了解編排的齊路遙很清楚。
在需要情感遞進的演繹中,讓唱歌和表情管理都一般的嶽願開場是綜合整組來說最合适的選擇。
況且單靠那張臉,就能瞬間吸引所有台下的注意了。
嶽願側坐着,平視着虛無的前方沒有什麼表情,甚至可以說得上是有些迷茫而空洞。
但空洞在某些時候卻反而是合格的呈現。
随着伴奏進行到某個節點,他終于緩緩舉起手麥,然後同樣低聲又緩慢地開始吟唱。
“下一個今天又會怎樣開啟
某刻開始我不再反複詢問自己
毫無預兆跌出固定的軌迹
又該去往何處尋求前方的意義
但生命始終并非紙上謎題
齒輪轉動每時每刻永不停息
任由洪流将我裹挾
将我侵襲
閉上眼等待未知的目的”
背景聲也随着吟唱變得層層疊疊,要很仔細才能加以辨認的潮水聲和腳步聲若隐若現。
“居然還不錯啊。”有說話比較直接的練習生開始小聲評論。
但實話實說,這段開場确實是可以說掩蓋了嶽願本人在實力上的一切缺點。
音調很平,又是原創組,即使有偏差也不那麼容易被直觀感受到。
最關鍵的是,打光和背景音也幫着承擔了不少氣氛塑造的作用,在與之共同講述某個迷茫的段落。
一段歌詞結束後,燈光也跟随着移動。
落在嶽願身上的那束光消失,同樣的燈光形式給了稍微往左一點的顧一凡。
顧一凡同樣是坐着,但略微偏向觀衆一些。
卻始終沒有擡頭,神色也盡是黯然。
無論是觀衆席還是後台的等候室,在這個過程中都逐漸安靜下來。
隻有背景的聲音愈加明顯而清晰。
在某一道腳步聲再次落下的一刻,第二段唱詞終于随之響起。
“記憶中的雨下過夜與黎明
踏上旅途的一刻好像還是昨日
但彼時光景卻已不再清晰
隻剩墜落的感受還能被回想起
再一次次面對同樣的天際
荊棘鋪路背對深淵無處逃避
反複重放身陷迷霧
沉入海底
冰冷的聲音還在念着終止”
顧一凡的本音就低,這段唱出來又是刻意壓低的聲音,配上伴奏,似乎連帶着空氣也凝滞起來。
隔着屏幕或者沒有隔着屏幕觀看的人都隐約感受到了一份壓抑。
甚至是需要用reaction獲取鏡頭關注的等候室這邊,都沒什麼嬉笑式的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