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綸趁着阿巧在給蘇向晴包紮注意力不是那麼集中,連忙轉移話題:“你那個盒子裡的東西是什麼?”
“是老偏方了,臘梅姐用多種草藥熬成,專門驅防野獸的,沒想到真派上了用場。”阿巧說着就已将繃帶綁好,她動作熟練,看來在山裡也經常處理這種傷口。
“是啊,真是救了我們的小命,過幾天到了城裡,我可得拍個片子看看有沒有什麼内傷,李老闆,我這可是工傷啊!”錢運也調侃,把剛才說漏嘴的話搪塞了過去。
蘇向晴舒一口氣,環顧四周:“這裡是哪裡,阿巧,你還認得麼?”
說起來這裡四周的樹木景觀與剛才不太一樣,樹林的排布似乎更茂密一些,太陽的光線能透過樹林的變得少了,空氣中充滿着潮濕的氣息,湛藍的天空也隻是在擡眼視野的盡頭若隐若現。
阿巧搖了搖頭:“我隻記得我們是繼續往北走着,一會下山去找到盤山河就好了。”
李經綸坐下來:“這地方怪熱的,又濕又熱,我們一會還是趕緊找個透氣的地方,不然以這裡的樹林密度要是再遇上什麼野獸,可不好逃脫了。”
錢運則突然站起身,往前走了幾步,他動作并不迅速,甚至顯得有些莫名其妙,他在一株杉樹前慢慢蹲下身去,然後輕輕地将面前的葉子掃開。
一座被掩蓋在落葉與泥土之中的雕像展露在衆人面前。
那雕像由石頭制成,高度大約到人的膝蓋,是一個人跪坐在地上的樣子,那人姿勢端正,眼睛很大,幾乎占滿了半張臉的大小。
錢運倒吸了一口氣,接着走到另一邊,也将那裡覆蓋的落葉掃開,那個位置就對稱的出現了另一尊雕像。
這石頭雕像一看就知年代久遠,不僅是石頭有些開裂,就是那石頭的質感都顯得古老,放眼望去,四周也并沒有這樣的石頭,整個雕像就是這座山頭裡的另類。
雕像身上還覆蓋着青苔,在光線的作用下,青苔的顔色與石頭的青灰色産生強烈反差,那雕像也就顯得面目可怖。
“這是什麼東西?”錢運轉過頭來問,表情有些不知所措。
在密林之間出現了兩座正襟危坐模樣的雕像,就像是在進行着什麼儀式,雕像臉上的兩雙大眼睛無神又執着的盯着前方,像是一種警告。
蘇向晴道:“這雕像的模樣倒有點像三星堆出土的那些人物形象。”
李經綸接着問:“阿巧,你見過這樣的東西嗎?”
阿巧搖搖頭,眼睛一直盯着那兩尊雕像,身體竟有些不由自主的發抖。
李經綸随即起身道:“往前走走去看看。”
蘇向晴看看阿巧,她乖巧地點了點頭,并沒有反對。
錢運走到李經綸身邊,小聲問了句:“莫非這裡就是傳說中遺迹?被我們找到了?”
李經綸沒有說話,隻默默的走到了幾人的前面。
再往這裡面走着,山林的模樣繼續變化,四周不再是高大的杉樹,而變成了密布的槐樹林。
随着蘇向晴的一個踉跄,衆人發現了一塊漢白玉色的玉玦,大約是一個蝶形盤的大小,有一個手指頭那麼厚,玉的成色算不上上乘,但被打磨得光滑平整,在玉身的一處地方天然還有一塊黃色的印記,像一片黃色的雲飄在了無暇的玉身之上。
錢運皺着眉,樣子算得上是有些痛苦。看他的反應,蘇向晴覺得這塊玉玦的外形與他曾在錢芳家見過的玉璧應該很是相似。
“這麼大的玉玦,應當是古代用作祭祀的工具。”蘇向晴道。
“這塊玉值多少錢?”阿巧好奇地問。“我們把它帶回去吧,再找找,一定還有其他的玉。向晴姐,我們是不是找到寶藏了?”
阿巧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滿心歡喜的繼續往前搜索。
但其餘三人的心情卻實在沒有這麼輕松,蘇向晴不禁想到:把這東西留在身邊,豈不是帶了個定時炸彈?
很快,他們發現事實比想象中更糟。
他們迷失在了這片槐樹林。
雖然天氣晴朗,乍看之下,他們所處的環境仍是一個光亮午後的普通樹林,但他們卻無法透過天空看見太陽的位置,李經綸随身帶着的羅盤失了靈,衆人手機中的指南針功能也失了效果。
蘇向晴在一株槐樹上留下記号,大約半小時後,他們就又走過了這株帶有記号的槐樹。
區别是,在過程中阿巧已經找到了三塊玉,除了玉玦之外,還有兩塊玉璧,大約是人的手掌大小,東西被一起放進了錢運的背包。
“我們一直在這裡轉圈。”蘇向晴道。
或許是因為周圍相似的環境給了幾人錯覺造成了迷路,李經綸索性提議所有人都閉上眼睛走路,一步一步地,隻朝一個方向走。